馬思聰夫婦骨灰撒白雲山麓

馬思聰夫婦骨灰撒白雲山麓

廣州白雲山下麓湖公園的聚芳園,豎立着有「中國小提琴第一人」美譽的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半身雕像。他左手執小提琴,右手執弓,遊人從他充滿鄉愁的神情,容易聯想到他拉奏的正是不朽名作──《思鄉曲》。昨日上午,馬思聰與夫人王慕理的骨灰,由兒子親手撒落在雕像身後的一片土地。馬思聰夫婦在40年後,終於魂歸故里。

魂歸故里 兒子:盡了責任

專程由美國回家鄉廣州的馬思聰兒子馬如龍昨日表示,父親生前雖無遺囑,但他感覺到父親心願是回國安葬,所以有今次安排。他說:「我哋係廣東人,自己嘅祖國,自己嘅故鄉,對我算係盡了責任。」據悉,馬思聰夫婦的骨灰獲准回國,並安葬廣州,是因獲總理溫家寶親自批示促成。不過,由於馬氏後人希望整個葬禮只有家族成員參加,所以昨日並沒有官方人員出席。
出席撒放骨灰儀式的有近20名馬氏家庭成員,除了兒子馬如龍外,還有馬思聰九弟馬思雲、八妹馬思琚等,他們分別是從美國、北京和香港趕到廣州參加葬禮。撒放骨灰儀式大約在上午11時開始,馬家成員將馬思聰夫婦的骨灰撒放在事先掘好的洞穴內,並掩上黃土,讓馬氏夫婦從此長眠於白雲山麓。
馬思聰生於1912年,自小往法國學習小提琴。中共1949年建政後,他出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但在文革期間受盡迫害,他不堪迫害和侮辱,在40年前偷渡到香港,再赴美定居。他被中國當局認定為叛國,至1984年獲平反。在1987年,他因心臟病手術失敗,在美國病逝,終年76歲。馬雖然出生在廣東海豐,但與廣州有着深厚淵源。廣州是他由法國學成回國的第一站,也是他收穫愛情的地方,還是他出走美國前居住的城市。
廣東《南方都市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