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的最後場面:珠寶店行刺事敗,女主角登上三輪車。車伕開着車,繞一個圈子,女主角說要回家。
三輪車邊繫着風車,遇到警察封路,王佳芝拿出氰化鉀丸,心裏在想什麼?這場戲,將會成為華語電影百年最令人懷念的場面。
為什麼呢?因為含蓄而神秘,引起無窮的猜測,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中人在想什麼,那一泛微笑是什麼情感。沒有筆墨言詮,作者離開人世,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千古之謎。
不要那麼崇洋,只承認蒙娜麗莎是經典,《色,戒》最後的三輪車之旅,不正是華語電影裏的蒙娜麗莎嗎?車頭的紙風車、巡警的吆喝、路人的閒談、車上人的一臉桃花,其中不知是欣然赴死的堅毅,還是看破放下的寬懷,還是已經神遊物外,心情浮泛在一泓秋水之外,這場戲儒、佛、道三家的精神都像有一點點,還帶一絲李商隱無題詩的艱澀:「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色,戒》這一場,拍得很「隔」,隔,本來是創作的大忌,但導演是一等的高手,把一個「隔」字經營得淒艷欲絕。
《色,戒》的三輪車之旅,將會是華語電影中最Memorable的一幕,時代流芳,可以與《北非諜影》裏霧夜機場送別的一章比美,一個「隔」,一個「不隔」,卻又比《北非諜影》高明,這是《色,戒》堪稱為一齣奇片的地方,因為《北非諜影》的機場送別,女主角英格烈褒曼的心情,觀眾人人可以領會,是一種共識,但《色,戒》的王佳芝,在三輪車上想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李商隱的作品也一樣:「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是什麼意思呢?不要尋根究底,問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大腦的職責;問這一句是什麼意境好了,意境是一顆心的解讀。
《色,戒》這齣戲是要用心眼來看的,不是憑大腦。在今天的物質資訊時代,炒樓買股,言必「商機」和「效益」,影評只細數片中有幾多場床戲,多少個搞笑點,觀眾不愛「冷場」,但《色,戒》的三輪車之旅,就是頭號的冷場,怎會有人有品嚐的耐性呢?今日的中國,不是一個鑑賞的時世,一顆心早已經日蝕了,剩下的全是酒色財氣的感官。《色,戒》就用三場床戲以迎俗,王佳芝的三輪車之旅而成就大雅,但是在一個所謂中國市場,億萬眼睛只盯着床戲和鑽戒。今天這一篇,對不起,如果你不耐煩,當做多餘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