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波碎腎石併發症多<br>專家:做手術須徵詢泌尿科醫生

衝擊波碎腎石併發症多
專家:做手術須徵詢泌尿科醫生

【本報訊】全港有12萬名腎結石或輸卵管結石患者,「衝擊波碎石法」是現時唯一可「隔空」清除結石的療法,毋須開刀,深受病人歡迎。但一項調查發現,六成泌尿科醫生稱,曾治療因衝擊波療法引致併發症的病人。專家提醒患者,嚴重併發症可引致腎功能永久受損,治療前必須徵詢泌尿科醫生,並慎選療法。 記者:白琳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上月訪問逾千名18歲以上市民,發現2.4%患有上尿路結石,即腎或輸卵管結石。按全港成年人口約520萬人推算,全港約有12萬名患者;調查又發現,家庭發病率為9.4%,即約每10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有成員患上此病。結果又顯示,逾半受訪者不知道每天喝多於兩公升水有助預防結石,另近七成人不知道何種食物會增加患結石風險。

病人未能排出碎石

該學會會長李樹強表示,市民對預防結石的認識不足,間接增加患病風險。目前結石療法主要為衝擊波碎石法,即在體外打碎結石,以及其他微創手術,前者利用衝擊波「隔空」打碎體內結石,讓其自行排出,後者則須靠儀器從體內直接取出或打碎結石。
不過,李樹強指出一項訪問32名泌尿科專科醫生的調查發現,六成表示過去一年曾醫治因衝擊波碎石法而引起併發症個案。當中逾九成併發症屬「石街」,即結石遭擊碎後,多顆小石堵塞腎臟或輸尿管,「好似石板街咁,一粒粒細石排住隊咁塞住,未能順利排出。」其他併發症包括腎周圍血腫及無症狀腎閉症,分別佔逾四成,可致腎功能永久衰退,有關併發症起因主要是原本的結石過大或治療次數太多,反映患者病況根本不適合採用衝擊波治療。
李樹強稱,現時公立醫院規定衝擊波療法必須由泌尿科專科醫生操刀,但私家醫院沒嚴謹規定,估計上述併發症個案與沒有泌尿科專科醫生在場斷症及參與治療有關,他呼籲病人必須徵詢泌尿科醫生意見,才接受衝擊波治療。
泌尿科專科醫生陳龍威表示,私家醫院已收緊政策,安排病人接受衝擊波碎石療法前,必須經泌尿科專科醫生評估病情。他又強調,醫生經常根據結石大小及位置,同時使用多種療法,病人切勿以為衝擊波是「萬應靈丹」,「其實都係外科手術,都有風險。」

上尿路結石療法

結石直徑:少於0.5厘米
療法:處方藥物協助自行排出

結石直徑:0.5至2厘米
療法:衝擊波碎石法

結石直徑:2厘米以上
療法:皮腎鏡造瘻取石術、輸尿管鏡取石術、內腔鏡及傳統開刀等

註1:上尿路包括腎臟及輸尿管
註2:療法視乎臨床判斷而定,或須同時使用多種方法

資料來源: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會長李樹強

話你知:藍領多汗易患結石

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調查發現藍領一族患上尿路結石風險,比文職及專業人士等白領一族高兩倍,該學會榮譽秘書陳偉希表示,藍領一族工作時出汗機會較多,尿液份量相對較少,鹽份濃度隨之上升,提高了積聚成結石的風險。他強調,每日飲水兩公升,是預防結石的不二法門,攝取過多鹽份、肉類、果仁、菠菜及甜食,也會增加患結石風險。

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