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春江水暖鴨先知? - 王冠一

國際視野:春江水暖鴨先知? - 王冠一

聖誕未到,5大央行先向銀行派大禮,這禮物叫「定期資金拍賣」,銀行可用更廣泛的抵押品,向央行借錢,利率不設下限,期限28天,但每間銀行不能借多過每次拍賣總額的10%,例如下周一和四,聯儲局便會每次騰出200億(美元,下同),向銀行放水,每間不能拿多過20億。
此舉其實與向貼現窗「度水」無異,分別只是不公開借錢銀行名字,以免出現NorthernRock事件(如果日日去貼現,不難嚇怕存戶而出現擠提),或形成骨牌效應,從而欲救無從。

對存戶企業有利

另外,聯儲局亦向歐洲和瑞士央行,安排一次240億「貨幣掉期」,以紓緩歐洲銀行,在借美元時或遇上困難和須付更高息。英倫銀行也效法聯儲局的資金拍賣方式,加拿大央行同樣放寬抵押品之範圍或質素。
那麼,聯手干預又是否奏效?既然貨幣政策(減息)收效慢,兼短期作用不大,大幅持續減息,可能誘發通脹急劇惡化,惟有分別處理政策與對策(釋放流動性),後者的好處,是定期注資,可紓緩銀行面對年尾資金緊絀之餘,更可穩定信心,這點對存戶及企業起重要作用。

LIBOR料難下

不過,銀行間的信任,能否短期內恢復?這點筆者有保留,因為銀行中還有誰中了次按的「糖衣毒藥」、中幾多及資本充足否,大家都係斷估,故估計LIBOR仍會高企。
至於股市,為甚麼在消息出後狂飆,之後便「插水」(道指一度倒跌逾百點)?當大家明白buyonrumours,sellonfact的道理,便知這招並非周三(香港時間晚上10時)5大央行通完電話「即時」同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