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謬誤:即食麵表面膠質會致胃癌?

醫學謬誤:即食麵表面膠質會致胃癌?

「不要吃太多即食麵,會致癌的,以前中學的阿Sir,每天放學吃一個即食麵,吃了很久,後來胃癌去了,解剖後胃內留着很多像膠條一樣的即食麵排不出。」這是網上一些有趣的留言,其實,不少市民誤以為即食麵上有膠質,才會令麵黏合成為一個麵餅,而這些膠質被吞進胃裏,便會堆積在一起,長久下來便會出現胃癌。所以很多人煮即食麵時都會以清水「過冷河」,希望可將膠質冲走。

膠質不會積存胃內

醫學上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即食麵內用以固定麵條的合成劑會引起胃癌,胃內的胃酸可分解食物,而所謂的膠質不會在胃內積存。胃癌的主要成因與時常進食燻製和醃製的食品有關,例如鹹魚、臘腸、臘肉及鹹酸菜,該等食物含有大量硝酸鹽,吃進體內會被分解成亞硝酸胺,醫學界亦已證實亞硝酸胺是引起胃癌的其中一種物質。

避免進食醃製食物

另外,多項研究亦證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士,患胃癌機會較一般人高,本身患有萎縮性胃炎、長期患上惡性貧血、長期胃潰瘍、曾進行胃部手術及家族遺傳,都是致病原因之一。
胃癌的病徵包括食慾不振、上腹腹痛、吐血、嘔吐出未消化的食物並帶有血液、體重下降及大便出血。胃癌前期的病徵不明顯,故大部份胃癌患者在發現時已屬晚期,腫瘤變大和已經擴散,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互相傳染的,若家人曾受感染,最好全家人定期進行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並應盡量少吃各種醃製食物。多吃新鮮生果蔬菜及維他命C,可減低患上胃癌的風險。
撰文:翹采醫務中心外科專科醫生鄺國雄
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