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周邊烽煙四起 北京時冷時熱 - 李平

盡論中國:周邊烽煙四起 北京時冷時熱 - 李平

今日是南京大屠殺70周年紀念日,相對於民間挖掘歷史資料的熱情和對日本侵華歷史的怒火,北京當局顯得極為冷靜,甚至是冷淡。官方這種態度是基於發展中日外交的需要,同2005年鼓動數十萬市民在上海、北京、深圳等10多個城市舉行反日示威大異其趣。

胡溫轉軚 強調中日合作

近年的中日關係一直受到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東海油氣田、釣魚台等問題的困擾。內地民眾的反日情緒持續高漲,成為官方向日施壓的一張牌。但狹隘的民族主義少不了要鬧一些笑話,單是各地博物館收藏以控訴日軍罪行的、當年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指揮刀,就有50把,而真正的那把指揮刀早已收藏在北京軍事博物館。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說過:「一個民族若長期崇拜或仇恨另一個民族而無法自拔,這個民族就是奴隸之邦。」胡錦濤、溫家寶近兩年在處理中日關係時漸趨務實,本月初會見日本外相高村正彥時,也未再重彈「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老調,而是強調「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
既然胡溫已轉軚,保釣、紀念南京大屠殺等活動,自然是民間熱、官方冷。類似情況,也表現在中國與南韓的關係上。由於南韓成功向聯合國申報活字印刷術、江陵端午祭為韓國文化遺產,近期又正申報韓醫(中醫)、漢字為其遺產,令中國網民感受到南韓發動「搶奪中國文化」戰爭的威脅,因而義憤填膺,群起聲討,但官方裝聾作啞,只有一些研究機構作些不痛不癢的回應。

越南反華 官方民間憤慨

新華社旗下《國際先驅導報》與天涯社區聯合進行的網上調查顯示,中國網民最不喜歡的鄰國竟是南韓,佔40.1%,高過居第二位的日本的30.2%。有網民調侃說:「中國的兩個鄰居很有意思,日本把做過的事(南京大屠殺)說成沒做過,韓國則把沒做過的事說成自己做過了,甚至別人做的事也歸入自己名下。」
中國有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但近年中國的睦鄰政策收效甚微,反而烽煙四起,連越南這個共產國家,周日也出現反華示威。在越南問題上,北京官方難得地與民眾一樣表現出憤慨。不過,中越都熱衷打民意牌,令人擔心兩國關係是否會惡化?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