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畢業禮 - 陶傑

大鬧畢業禮 - 陶傑

中大學生示威反對董生的名譽博士學位,事後有人批評說大學生「沒有禮貌」,有話應該「好好說」,學生會向公眾「道歉」。
中大學生有沒有錯呢?一場畢業禮,來了許多家長,他們從深水埗竹園跑進來,一生供囝囝、囡囡讀大學,就為了這一天:滿目含淚地坐在台下,看着囝囝囡囡們親自接受特首扑頭加冕,然後在大門口,一起抱着一隻像聖誕嘉年華遊樂場裏擲飛鏢遊戲滿分大獎的那個有人高的「跳跳虎」大毛公仔、穿着黑禮袍,豎着V字手勢,拍一張合家歡。
好事突然因抗議敗興收場,說句真心話,如果我是其中家長,也會指着那伙抗議董伯的大學生破口大罵:你哋這班仆街仔呀,你哋不顧及我哋家長感受呀,你們將來大個咗,生了孩子,佢哋大學畢業,你哋就知道做父母的感受啦,不過,我好懷疑,你哋將來生仔有沒有×窟呀……
然而,大學生如果不「衝擊」畢業禮,又可以怎樣呢?「有事可以慢慢講」?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北大學生也很想「有事慢慢講」,後來怎麼會演變為「火燒趙家樓」,成為進步的事件?
在中國的強權家長社會,問董伯、地產商、魚翅紅酒的精英權貴,你想「有事慢慢講」,沒有人會睬你,你想實踐「憲法賦與的公民權利」,請願示威,卻又是「衝擊政府」、「破壞和諧」,是「沒有禮貌」。在台上的董生,說話到了一半,對學生的抗議聲,脫下眼鏡,說:「給我發言的自由好嗎?你們有什麼意見,我等一會可以聆聽。」因此,贏得一陣讚賞:董生多麼有風度呀。
然而,在位八年,董生有「聆聽」過嗎?如果有,就不會有五十萬人大示威,有後來的「腳痛」下台。
大學生活,是有稜角,有性格的人生階段,不要提早把稜角磨平,不要學圓滑,不要提早「發育」為一個唯唯諾諾、明哲保身的中國小男人,只要沒有人施行暴力,大學生有表達憤怒的權利。我在英國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天,國防大臣夏舜霆來演講,學生往他身上扔了一隻雞蛋。大臣大怒,悻悻而去,學生會沒有道歉。
不錯,其他畢業生的媽媽會很掃興,但告訴他們:這是大學的錯,告訴他十多年前,在台上扑頭的那一位是香港總督,他不會笑嘻嘻的扑頭,他的地位更尊崇,如果在十多年前,我們就不會這樣抗議的,因為那是一個有點原則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