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跑不贏劉翔,但一定要跑贏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今年8月,內地通脹首次突破6%後,這句戲謔語就開始流行,其背後飽市民的期望與無奈:跑贏奧運110米欄冠軍劉翔,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跑贏CPI,又談何容易?
通脹猛於虎 貧民吃苦
靠甚麼去跑贏CPI?第一是靠加人工,但一句「甚麼都漲,就是工資不漲」的怨言,道盡了打工仔的苦況;第二是靠投資,但今年5月過後,內地股市約八成股票未能創出新高,令新入市的股民多數慘變股蟹。第三是靠資產的增值,但能夠炒樓或者坐擁大筆資產的,又豈是普羅大眾?
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早前的調查顯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居民,有87.9%表示,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很大」或「比較大」,而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居民,感受通脹「壓力大」的只有4.0%。貧富分化,令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收入不穩定的民工和農民,成為通脹的直接受害者。對於他們來說,通脹猛於虎。
問題是,溫家寶總理及其即將組成的新內閣,包括主管財政和金融政策的副總理李克強、王岐山,能否為貧民降住通脹這隻老虎嗎?
筆者認為,關鍵的打虎三招是:其一,正視通脹,不要再對這隻老虎輕描淡寫。溫家寶迄今不承認宏調失效,強調中國沒出現通脹,只是物價出現結構性上漲,這是為了避開政敵攻擊的藉口。但就算如此,也應及時推出「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有效措施。
其二,11月CPI創出11年新高的原因之一,是汽油、柴油大幅加價。內地的電、油仍由國有企業壟斷經營,現時與其奢談放開經營、增加競爭,不如採取措施抑制其暴利,不能聽任他們以油荒、電荒挾持政府和社會。
其三,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資助,加工資不能只加在官員身上。中央部委今年還有數以千億元計的預算未用完,與其讓他們突擊花錢,不如轉移用於資助城鎮低保戶(類似香港)和農村貧困戶,肯定有助為沸騰的民怨雙倍降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