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禮贊 - 陶傑

黑色禮贊 - 陶傑

《投名狀》上映,作品的基本色調,一片灰黑,一反中國「盛世大片」的「娘味」金甲、惡紅俗綠,還美術的品味,回歸品味的正宗。
看看片頭交代的數字便知道:十九世紀中葉的「太平天國」暴亂,中國屠戮了八千萬人口,高於兩次世界大戰死難人口的總和,既然人命比盧旺達還賤,哪裏有紅紅綠綠的道理,當然是哀灰鬱黑的一幅亂世長卷。「太平天國」把政府稱為「清妖」,政府叫「太平天國」做長毛,《投名狀》開頭的一場毛妖之戰,血腥磅礡,震撼萬鈞,拍出了華語電影銀幕從未有過的恐怖感,乃《雷霆救兵》開頭的登陸諾曼第之役,可以並駕齊驅,如此場面,證明導演陳可辛拍小品如小品,歌舞是歌舞,不但是香港的「小李安」,憑這場千軍萬馬的戰場廝殺,完全可以交卷,假以三五年,如果資金繼續充裕,老闆有眼有珠,陳可辛還可以成為中華的史提芬.小匹堡。
《投名狀》的戰爭場面,亂中有序,像黃賓虹的枯墨山水。對了,在那個人妖不分的血腥亂世,就是這個樣子:官兵的盔甲袍服,不要大紅大綠,女人也不要低胸,露出大半個乳房,這一切色彩自助餐的氾濫,只是導演失去自制的暴食狂餐,跟一團自由行,到了巴黎的春天百貨公司掃了一層樓的名牌沒有分別,不錯,誰看了都會「嘩嘩聲」,佩服財力強大,但內心看不看得起,是另一回事。

香港畢竟曾經是國際都市,對於大紅大綠的庸色俗相,香港從來不缺電,六十年代尖沙咀亞士厘道滿街酒吧的霓虹燈招牌,從小見慣了,對於鮮艷色彩的掃貨大消費,沒有太大的興趣。《投名狀》回歸現實,回歸一片幽黑,由劉德華的塵霜滿臉,到李連杰的一身破棉襖,一切很自制,不會為秦兵的黑服裝,頭上硬加一條羅馬兵的大紅羽毛。
德國文豪歌德說過:對於顏色的經營,看得出一個民族的心智成不成熟。他看出德國人喜歡樸實深沉的簡約色調,思想制約而理性。法國意大利,沐浴地中海的陽光,感情澎湃,就喜歡強烈的色彩。歌德是有心貶抑拉丁民族;未免言過於實了──意大利的Versace服裝,照樣大紅大綠,蓄意撞色,但就是撞出了一道彩虹,讓歌德看看中國花花綠綠的盛世大片,才吐血呢。
《投名狀》鋪張而不浮誇,千軍萬馬而不假大空,示範了什麼才是華語的亂世大片,這一點,在大陸會令人妒火中燒。他們會驚訝,一個前殖民地的邊緣城市,怎麼有資格以這樣的方式來詮釋「大中華」的一段「農民起義」的正史。看着看着,一腔怒火又來了,就像批判李安「美化漢奸」一樣,彼得.陳也會被糞青們批判為「美化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的。
這就是只有美國才出得了史提芬史匹堡的原故,這是題外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