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健康飲食意識 預防病患安享晚年<br>基金撥款 200長者學習「食得有營」

加強健康飲食意識 預防病患安享晚年
基金撥款 200長者學習「食得有營」

香港人平均壽命高逾80歲,想擁有健康快樂晚年,便應及早培養健康飲食習慣,預防患上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圓玄學院轄下圓玄老人中心(嘉福邨)早前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2萬元,舉辦「長者食得有『營』飲食計劃」,以提高長者對日常飲食營養的關注,保持身體健康。

「一份奶品,兩種顏色水果,三類五殼,四杯流質,五両肉,六両菜。」是次計劃以「長者營養講座」打響頭炮,來自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部的註冊營養師陳紫敏以幽默的言詞,簡要地說明營養飲食的重要及食得有「營」的基本原則,並配以「數字訣」,方便長者牢記,台下200名長者聽得津津有味,大讚易記易懂。

100長者身體測試

平時買菜都是「想食乜就買乜」的93歲蓮姑,笑言講座讓她獲益良多。「我攞綜援,又一個人住,買餸嗰陣真係無諗咁多,咪就少食肥膩嘢同肉類囉。其實之前都有時會參加營養講座,不過我年紀大,冇乜記性,聽完都唔記得。今次呢個營養師講得好好,用口訣就易記得多。」
講座結束後,主辦機構安排了100名長者參與隔天進行身體測試,測試項目包括量度身高、體重、高壓及血糖等,並進行簡單評估,營養師會針對個別有需要的長者度身訂做餐單及提供改善煮食方式,較嚴重個案則轉介接受個別飲食治療輔導,安排定期面見營養師進行營養治療。
69歲的芬婆婆接受身體測試後,被評估為過重、血壓及膽固醇偏高。她聞言後有點驚訝﹕「真係唔講都唔知自己有咁嘅問題,平時我都得睇錢買餸,營養唔營養都唔係最重要,自己覺得均衡就得,而且都偏愛買自己鍾意食嘅嘢,好似雞尾包咁。不過𠵱家知道自己有膽固醇偏高,營養師又話雞尾包好高膽固醇,以後就盡量少食囉。」

清貧長者睇錢食飯

圓玄老人中心(嘉福邨)中心主任蔡鳳珩表示,是次計劃目的是要提高區內清貧長者對飲食營養的關注,「好多清貧長者都係睇錢食飯,有自己一套飲食習慣,你叫佢改,其實好難,所以希望透過呢次活動,令佢哋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同時明白營養飲食嘅重要性同迫切性。」

食得有「營」簡易餐單

早餐:肉碎燕麥粥1碗
小食:蘋果1個(中型)
午餐:蘿蔔魚蛋米線1碗配灼菜(3/4-1碗)
小食:全麥方包多士1片加鈣低糖豆奶或高鈣脫脂奶1杯
晚餐:糙米飯1碗、香煎魚餅1-2件(約2oz.)、蒜蓉蒸勝瓜1碗、小提子10粒

一天餐單(供一般健康人士/長者參考;如患有慢性疾病,請向註冊營養師查詢):
資料由註冊營養師陳紫敏提供

營養師意見:一半以上長者過重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部註冊營養師陳紫敏表示,本港人口老化,由於缺乏對營養飲食的關注,現時長者過重、過胖及患上慢性疾病的情況十分普遍。
以是次計劃的個案為例,過重及過胖的長者佔一半以上。其實,長者過胖會導致患上癌症、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急需及早正視。
陳續指,政府除應增加有關方面的撥款外,也應盡快實施強制性食物標籤,以便長者選購健康食品。「例如氫化食物油有反式脂肪,植物油同牛油含有飽和脂肪,而反式脂肪同飽和脂肪會導致膽固醇偏高,如果食物標籤上有清楚列明呢類成份,老人家就容易辨識。」

註冊營養師陳紫敏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長者營養飲食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