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元朗八鄉河背水塘黃蜂為患,兩批行山人士,途中被大群黃蜂襲擊,共有6人被螫傷,出現紅腫及赤痛,救護員接報到場,替各人敷治再送院治理,幸傷勢無大礙。他們懷疑玩越野單車者,撞毀蜂巢以致黃蜂四出螫人。 記者:梁維建、簡明恩
現場大帽山郊野公園的越野單車徑河背段,首個被蜂螫的行山團共有5人,包括3男2女,年齡由40歲至60多歲人士。據團友岑女士稱,他們行山經驗從數年至10多年不等,每周日均相約行山,該處的路段,他們過往已行過多次。
昨晨9時,一行5人從荃灣大帽山出發,目的地是元朗八鄉河背水塘,岑女士表示,在中午12時許,他們在甲龍徑附近,在一段兩邊叢林的泥路前進時,一群黃蜂突從叢林飛出來,「嗰啲蜂係黃黑色,約有半吋長,嗡嗡聲喺頭上飛來飛去」,由於事出突然,5人走避無從全部「中招」。
「真係避都冇得避」
「我哋頭、頸同雙手被拮中,最少嗰個都中咗5吓,」岑女士說,他們感覺赤痛,傷處出現紅腫,由一名姓梁(62歲)團友報警後,他們步行約20分鐘,到達河背水塘水壩,由警車載往河背鄉公所,再轉救護車送院治理。
岑女士指出,昨日該山徑的行山人士不多,但有很多越野單車穿梭往來,不排除單車撞毀蜂巢,令黃蜂無處棲身,以致向周圍的人襲擊,「我都算有行山經驗,識得繞過蜂巢行,但今次啲蜂好突然飛出嚟針人,真係避都冇得避」。
另一名遭蜂螫的行山人士,是姓王(66歲)老翁,昨日他獨自行山,準備用4個小時由大帽山行往元朗,他每隔兩周行山一次,多數行附近的家樂徑,出事的越野單車徑行過幾次。昨午1時,他行到距離河背水塘不遠,同樣被一群蜂追螫,手背及後頸被刺中6至7處,除紅腫並覺頭暈及發冷。
王伯隨即向越野單車手求助及要求報警,警方及消防員接報到場,將他扶到附近的家樂徑,再由救護車送院,王伯對被蜂螫顯得無奈,聲稱「以後都係行番家樂徑安全啲」。
避蜜蜂安全小貼士
特稿:「殺人機器」黃蜂尾後針
香港麟翅目學會秘書饒戈指,黃黑色相間的黃蜂又稱胡蜂,是蜂科中攻擊性強橫的一種,是自然界一等一的「殺人機器」。
黃蜂性喜愛群居,蜂巢遭威脅時會群起抵拒外敵,黃蜂最奇特之處,是牠尾部的針其實是一支退化的輸卵管,螫人後不會截斷,待毒液補充後又可再作出攻擊。
其次就是牠的毒液含毒性較其他蜂類厲害,若被螫的人對蜂毒有過敏性反應,同一時間被多隻胡蜂襲擊,隨時會中毒死亡。
市民遭黃蜂攻擊勿奔逃
黃蜂體長平均4厘米(1吋半),在本港分佈極廣,幾乎有草叢、樹林的地方都有牠的蹤影,胡蜂築巢「選址」亦頗隨便,草叢、樹枝、蔓藤以致泥洞等均能築巢。
饒戈提醒無論是行山或踏越野單車人士,千萬要避開草叢茂盛的地方,因為不小心觸碰到黃蜂的巢穴,牠們以為蜂巢受到威脅,會不惜一切攻擊敵人,而市民若不幸被黃蜂攻擊,亦不要慌張四散奔逃、用煙燻或揮棒擊打,因為黃蜂會認為這是挑釁行為,更會刺激牠們進一步攻擊「敵人」。市民應蹲下並用外套蒙頭,減低受傷程度,待黃蜂散去後才進行治理。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