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陳易希後成為本港第二名「星之子」的中文大學學生陳嘉鍵昨批評,由於欠缺政府及財團資助,本港學生無法出外參加國際比賽及進行科研。先後安排兩位星之子到美國參加比賽的機構則透露,曾向大型銀行和地產商尋求贊助均碰壁,最後獲教育局約10萬元資助才成行。
佢哋應有社會責任
陳嘉鍵今年5月到美國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ISEF),獲得比一等獎還要高的學科最優秀項目大獎(環境管理學),上月國際天文聯盟(IAU)將一顆編號23165小行星,命名為「陳嘉鍵星」(KaKinChan)。04年參加該比賽而獲二等獎的陳易希,也於05年獲得命名一顆小行星。
現就讀中大藥劑學一年級的陳嘉鍵,昨從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手上接過嘉許狀。陳嘉鍵說,要培養出世界級學生應從中學開始,但中學一般都資源不足,「希望政府同商業機構撥多啲(資源)畀學生出外參加大型比賽、贊助中學生做研究,否則會抹煞好多人才嘅理念。」
出席嘉許禮的陳易希說,曾有一些研究計劃因無法找到贊助而擱置。他指外國不少企業如微軟,都有贊助中學生參加國際比賽,「香港係商業社會,(財團會認為)可能呢方面嘅回報,唔及投資基金……佢哋應有社會責任。」
出外比賽旅費高昂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黃金耀表示,到外國參加比賽,機票動輒數千至逾萬元,不少比賽港生都無法參加。該中心安排學生參加今年的IntelISEF時,籌務經費時毫不順利,「搵過好多私人大機構、銀行、地產商,都冇反應。」最後獲教育局撥款約10萬元,一行七人購買的廉價機票,要轉機四次、經歷30小時才抵達美國新墨西哥州。他又說:「如果政府畀多啲資助,可能唔止得兩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