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供應本港的東江水受沿江工廠等污染,浸會大學生物系研究發現,在東江流域及本港水塘的沉積物中發現致癌物多環芳烴,其中東江中下游沉積物的致癌物含量較高。但研究人員強調,雖然在水塘的沉積物發現含有多環芳烴,但本港食水仍然安全,市民毋須擔心。
多環芳烴(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主要是在燃燒炭、木、油脂、汽油甚至煙草的過程中釋出,與環境污染息息相關。由於其水溶性低,故主要在泥土、空氣中找到,臨床數據顯示長期接觸可以致癌,如肺癌、胃癌及皮膚癌等。
浸會大學生物系研究供港的東江上、中、下流域,如新豐江水庫、中下游的東莞及深圳位置,與本港四個水塘的水質,水塘包括大欖涌水塘、萬宜水庫、船灣淡水湖及石壁水塘,前三者均有儲存東江水,後者只收集雨水。
含量微不易溶於水
浸大生物系助理教授梁岩表示,在東江上游及本港水塘的沉積物,多環芳烴含量很低,每公斤沉積物只有44至85微克,相對於中下游位置抽取的沉積物,每公斤有達588至658微克為低,相信與中下游污染有關。由於東江水在深圳經過過濾才輸港,故在深圳及本港水塘的沉積物,多環芳烴含量較低。
她強調,研究沒有分析東江水及本港水塘的水質,但本港水塘沉積物的多環芳烴含量已很低,加上多環芳烴不容易溶於水,即使在沉積物內發現多環芳烴,也未必可以由沉積物傳到水中,再經過濾及消毒系統,故本港的食水相當安全,市民毋須擔心。
研究同時發現,東江及本港水塘的沉積物含多環芳烴,主要源自雨水及空氣,如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含有多環芳烴,經雨水可以流進東江水或水塘。在旱季日子,污染主要來自石油有關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