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平反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忽然平反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想請問,其實「忽然」,有什麼不好嗎?
實不相瞞,先伸報利益,查實本人和「忽然」都算幾要好的朋友,未至於刎頸or吻頸之交那麼激越那麼親密,但經常談笑甚歡、"highfives"(即洋人的互相擊掌)和「飲杯嘢」的那種老友情誼,肯定比田北辰和楊啓彥的交情更friend,層次又比蝙蝠俠和羅賓、陳太和任關佩英差一點。我想,創作人,都是明白「忽然」的。創作時,焚膏繼晷孜孜苦想,渾渾沌沌傻頭傻腦……忽然,來了!想通了!如電閃雷鳴,驚心動魄,暗黑密室撕裂一闋劇烈陽光,驟然打通任督二脈,豁然開朗,是無以名狀的,沒由來的,解什麼釋、形什麼容呢?就是這樣,很突兀,說來便來的無手影可捉,像愛情。
當然,懷疑「忽然」的人都疑點利益歸於自己地先預計他人「忽然」的真實性,謀算別人有否謀算。又當然,世界上很多東西都並非表面那麼忽然、那麼純粹。

但「忽然」,作為一個副詞,本身是時間性上的一種形容,一種修飾,指事出突然,沒有什麼先兆上文預告,戛然而現。但就算真是突如其來,真是叮一聲出現的東西,不可以是良好的正面的嗎?「忽然XX」,要看那「XX」是什麼,才更重要;「忽然」本身,理應是中性的。譬如:
忽然飲可樂。忽然很想很想,有問題嗎?
忽然「隊」碗九記牛腩。
忽然扮靚,穿得像赴宴去飲一樣,因為心情到忽然想。
忽然旅行,計劃行程卻不備過多細節,容許即興,容許忽然抽筋做點非常事。
忽然跳下七尺台,劉德華飛身勇救小粉絲。
忽然合作,像何韻詩與Sammi。
忽然cross-over,如香檳泰斗DomPerignon與時裝教父KarlLagerfeld。
忽然高清,一物治一物,你youtube得到高清效果嗎?
忽然道歉,facebook負擔不起為一時廣告收益得罪用家。
忽然親一下。飛快的。
忽然送份禮物。窩心的。
忽然放屁。生理必然的。
忽然愛上。明明是早認識了的朋友或素昧平生的,有一天,愛上了,忽然。
忽然拆掉柏林圍牆。有一天起床發現,它倒了。
忽然世界和平。如果。忽然imagine不再是首歌,是現實。
忽然平反。一切應當被平反的。
不好嗎?

午餐肉,忽然有毒;薯片,忽然致癌。當然不好。
超市,忽然環保。我不介意。問題是你「忽然」之後繼不繼續。如果忽然+好東西,而又誠心繼續下去,那就是很好的忽然,大家應拍晒掌頒個獎過你,還何必去計較為什麼和機心呢?人生還不夠複雜嗎?豁達才有大道。忽然環保,又不繼續,玩環保彈弓手,那忽然,就打靶了,拿去填海都污染環境。忽然之後,能否維持才最重要。忽然本身,是無辜的。別說到它十惡不赦要抄家清算鬥垮鬥臭。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那忽然,很感性。「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那忽然,是覺悟。「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那忽然,很悽然,比黃花瘦。陶淵明「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那忽然,是驚喜。
生命中很多人和事,不會與你make個appointment才發生,何必出奇?大驚小怪,是自己少見多怪。
嘉芙蓮協賓的金句太好:"Wouldn'titbegreatifpeoplecouldgettolivesuddenlyasoftenastheydiesuddenly?"
忽然,可以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