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古書展訪港,炒股成癮的港人眼發光,原來「古」久存可成股(Stock),我床下底伯爺一籮遺物分分鐘理出一間黃金屋。梁文道說古書生意是紳士買賣,有心從沙裏淘金,以下四間二手舊書店大門長開,求書也好求財也罷,有空去摸摸撞撞,怎知不會在書架上遇到至愛?
記者:劉嘉蕙
攝影:周旭文、譚盈傑、劉嘉蕙
我唔賣垃圾書
「梅馨書舍」有個性,堅持冷門,老闆鄭廣文說:「香港沒有好書店,大型書局似超級市場,客人拿書,付款,即走。好的書店,店員能跟客人交流,替人找好書。好的新書少,因為香港太市場導向,文史哲一類書籍不受落,我寧願賣舊的好書,不賣新的垃圾書。」客人放書,他掃瞄一遍,把覺得好的放大櫃,不好的散在特價區;誰叫他介紹書,他看人家氣質如何,列一張作者推介清單,雖然泰半香港人,大概只識分曾淵滄及陸叔,讀張小嫻都叫文藝。
提起古書展,他批評書商吊高來賣:「許多書根本不值那個價,如關於中國的書,在歐洲叫不到好價錢,拿來香港,可以叫幾十萬一本。」何謂古書,沒標準定義及價格,何起何降無從預測,他珍藏汪精衞的簽名著作《China'sProblemsandTheirSolution》、張愛玲的初版《秧歌》,人家《哈利波特》及《占士邦系列》在古書展劈出天價,他攬着一堆未兌現的古書,天天勒緊褲頭養大書店,卻不以為蝕,「價值觀因人而異,女人買SK-II不覺貴,我覺不值。愛書人藏書,藏書人很少賣書,收藏求趣味,能增值是意外驚喜。」他愛書,書本價錢越好,他越藏,鎮店之寶只作觀賞,別問價,「書升值,證明自己有眼光,垃圾書反而要賣,免眼寃。」
古書展教曉我,書籍初版最矜貴,「對,因為初版最能反映作者想法,就像這本張愛玲《秧歌》,為甚麼用紅綠兩色、加失火插畫?對於封面設計、裝幀,她當時一定有加入意見。現在出版社的所謂名家系列,全部一式一樣,少了閱讀趣味。」他總結:「賣書不如賣魚蛋,賣魚蛋,肚餓可吃兩粒飽肚,守書店?餓到你飯都無得開。」
全部非賣品!
梅馨書舍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6號7樓/29478860
網址: http://www.plumcultivator.com
香港沒有舊書街
鄭廣文視賣舊書為嗜好延伸,二手書店老字號「神州書店」老闆歐陽文利卻是真正生意人。他十八歲創店,一做四十年,從鴨寮街地舖做起,到中環擺花街設千呎店,至今年5月更遷往柴灣廠廈,又開拓網上業務,「文革後,外國人來香港找舊書,舊書攤一度如雨後春筍,可是這行人,生意頭腦麻麻,撐下來的不多。全世界的城市都有舊書街,大部份靠近大學,但香港連像樣的舊書店都少。」他未必是書癡,但愛這一行,店子企理,通道雖窄但逛得舒適,遇客人熱情招待,不似一般舊書店主人愛理不理,「賣舊書也要緊貼時代,譬如明年北京奧運,文革期間的體育刊物可賣貴一點,人人以為讀書人捨得買書,其實他們最錫荷包,所以做熟不如做生。」
他一店是寶,信手拈來本本有名堂,早期有味廟街系列鹹書好有趣,在外國會是文化寶物,但在香港,保存得再好、存量再罕,最多賣個五十元。上周末他也有逛古書展,看到人家本本書賣多幾個零,他只能圖薄利,遺憾嗎?「全世界可樂都賣不同價錢,沒甚麼好惋惜的。有時他們的書,只是標價高,賣不去,還是拿回家藏起。」答得阿Q。
神州書店
地址:柴灣利眾街40號富誠工業大廈A座23樓A2室/25228268
中文二手書撐不來
所謂舊書、古書,沒統一分類法,多數會用年份區分,1911年前出版的為古書,1911後出版的為舊書,近廿年內出版為二手書。開業10年的外文二手書店「Flow」有大量當紅熱作上櫃,如近日大熱的中譯本《TheGame》、新版《LonelyPlanet》及外國電視劇DVD,另有專櫃放全新外文書,由出版社直接出貨,市價六折發售。店主林森是香港人,開店前在有機農場工作,將環保概念由農場帶到書店,「外國人有看二手書文化,很自然會回收書、買舊書,以前試過做中文書專櫃,但做不起,所以店子還得由外文書撐。」
採訪當日遇上澳洲籍店員叔叔Pete,退休後和老婆齊齊闖香江,老婆教書,他在「Flow」幫手賣書。他喜歡二手書,理由很直接:「Ilikenewbooks,butIdon'tliketheprice.」書本流轉快保存得好,內頁不覺皺,封面不覺污穢,嗜外文小說不想看繙譯又嫌原文書太貴的朋友,上去望望,或能感受到丁點兒到歐洲逛Fleamarket的快感。
Flow
地址:中環擺花街40號1樓/29649483
好書回好舊書店
新一期《讀書好》一整個專題講舊書,當中提到詩人陳智德常去的「新亞書店」,就在旺角波鞋街附近。位置隱蔽,內裏舊書堆積如山,文史哲類居多,亦有出售線裝古籍、年份出處皆不詳的古物,大風扇頭上吹,典型舊書店格局。舊書店有其生態循環,此書店年來孕育不少讀書人,好的舊書,最終自然回到好的舊書店。
新亞書店
地址:旺角洗衣街81號3樓/239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