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中正紀念堂外「大中至正」牌匾拆卸風波,至昨日演變成血濺當場。這是對王陽明書中「大中至正」的本意「極為公正、不偏不倚」的諷刺,凸顯的是台灣政府的荒唐、台灣社會的可悲。
中正紀念堂是台灣為紀念已故總統蔣中正(字介石)而建,其佈局是帝王陵寢,固然與民主社會格格不入,但時至今日,它作為觀光景點遠多於政治符號,拆了「大中至正」的牌匾,不代表台灣民主的進步,不拆也不代表台灣停留在封建社會。
古蹟升格只為拆掉牌匾
偏偏民進黨政府為着選舉需要、為着大做「去蔣化」文章,執意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民主紀念館」,還要拆下「大中至正」牌匾,改掛「民主廣場」。民進黨如果真的要建立民主紀念館,為甚麼不敢拆了館內的蔣介石銅像,反而只做些拆拆補補的門面功夫?
荒唐的是,民進黨當局竟先立法將中正紀念堂,由台北市的地方級臨時古蹟,升格為台灣古蹟,目的竟不是為了保護古蹟,而是為了抗衡國民黨主政的台北市,以便拆除不合他們心意的牌匾。如此立法,大概開了世界先河吧?
台灣教育部、台北市政府官員為着一塊牌匾,從隔着傳媒放話,到當眾對罵,斯文掃地,也進一步敗壞了社會風氣,將原本藍(傾向兩岸統一)、綠(傾向台灣獨立)分化嚴重的台灣社會,再次推向衝突的火山口。更荒唐的是,教育部要求警政署派出直轄的保安警察到場戒備、支援,而台北市政府則要求轄下警察嚴格執法、阻止清拆,險釀中央警察與地方警察的對峙局面。
民眾不問是非只問藍綠
國民黨推出的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是清醒的,不願隨民進黨起舞,一直呼籲冷處理牌匾事件,但黨內又批評他太軟弱。國民黨的傲慢,民進黨的短視,已令台灣走入藍綠對抗的死胡同。當一個政黨不問是非、只問選舉輸贏的時候,當一個社會的多數人不問是非、只問政治立場是藍是綠的時候,能不悲哀嗎?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