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民生 - 林夕

忽然民生 - 林夕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
不管有沒有民主成份的政權,讓國民或選民吃飽,是頭等大事。民主制度在這個問題上的貢獻是通過有民意授權的議員監察並協助同樣有民意授權的政府施政,要是施政對改善民生不力或失效,選民可用選票換掉政府,就是這樣。沒有民意授權的政府,卻更需要高舉食為天三個字做為鴉片,吃得夠飽民生得以維持,就不會造反。故搞好民生,縱然沒有民主,也是執政者的頭號考慮。以經濟成就造成一片安定繁榮,讓人失掉沒有民主監察會造成特殊利益集權的遠見,確實是很多專權者的亁坤大挪移。
但無論如何,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這句話要成立,背後得花上長篇累贅的背書。正如泛民常說的沒有民主就沒有AtoZ,每次聽見就為他們擔心,民主一如長遠補身的良藥,但總不能像一般膏藥的招紙般把藥效寫得天花亂墜,反讓人生疑,民主確實是好東西,也確然非萬應靈丹。到現在才敢說,補選活動期間陳太站在環保團體印有「有民主就有藍天」的橫額後面,看得我一額汗。藍天能否重臨,關鍵原因心知肚明,與民主何干。別讓選民以為泛民只有祭出民主牌匾這一招,及像本報一篇評論主張讓民主概念順嫂化,才是不用檢討都得知的智慧。忽然局長人身攻擊陳太忽然民生固然是歪理,但不失為民主二字吸票能力及市場價值該反省的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