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企間隔多,幾間房,加埋廁所仲有廚房,看上去自然面積細,尤其通常一入門口就係一條走廊,空間窄唔實用,整體感覺唔夠闊大。不過如果一個人住,唔多煮食又唔使保留私人空間,不如索性拆晒全屋間隔牆,變身成無牆之家!今日來到這個單位就是最好的示範!
記者:葉雪芯
攝影:譚盈傑
Model:Gigi@puremodels
鳴謝:CliftonLeungDesignWorkshop(31068384)
廚房走廊空間相連
不少新式的香港樓盤,多數都係大門旁邊就是廚房,一入大門,只得一條長長走廊,放鞋櫃又唔夠位,擺雜物架又唔夠闊,變相令空間不太實用。位於跑馬地黃泥涌道這個700多呎的單位,一樣面對這個情況,廚房就在大門旁,要經過一條長窄走廊才入到大廳。鑑於空間實用性考慮,設計師Clifton就諗到好辦法解決:「屋主是一人居住,最多只係得閒整番幾味招呼親朋戚友,所以我索性將廚房牆拆走,變成開放式廚房。這個設計可以將廚房的空間變成大廳,走廊闊了,實用性大咗。而且現今的廚房設計、廚具都是入牆式,焗爐、微波爐、抽油煙機全部都可以鑲入牆,無形中令空間擴大,所以不少家庭都喜歡採用開放式廚房。」
地台分隔空間
開放式廚房見得多,但一間屋總會有牆間開睡房、廁所,但此單位果真連一幅牆都沒有,工作室、睡房統統無門,想不到連廁所都是「開放式」,還是和工作室相通的!要分隔工作室和廁所,就全靠一道兩用玻璃門,Clifton說:「只是用一道玻璃門的用意,是盡量減低因間隔而影響空間實用性的問題,當不用上廁所的時候,門可以打開,成為工作室的房門,要用廁所時,工作室房門便成為廁所門。」
又因全屋用無牆式設計,為了分隔空間,Clifton利用高台,將廁所、睡房和工作室地台升高,再用上不同地磚,分隔不同空間,但又能有整體歸一感覺。
隱藏式雜物櫃
這間屋看似窗明几淨,事實上一個人居住的屋主亦十分多雜物,究竟啲雜物擺晒去邊?原來Clifton幫屋主在收納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屋主很喜歡收藏小擺設,亦有很多個人護理用品如小樽裝隱形眼鏡藥水等,為了要令家居感覺亁淨一點,我設計了一道隱藏式的雜物櫃,櫃門面向廁所,背面向廳,供屋主擺放小雜物。另外,在大門位置至客廳的牆身上,特別設計了一道高至腰間的木架,這是參考了一些藝術館Gallery的設計,可讓屋主將他的收藏品放在架上,有參觀Gallery的感覺。」
a.這一道兩用的玻璃門就是用來分隔工作室和廁所。
b.整個廁所都是開放式,只得一道磨砂玻璃門分隔淋浴區。
c.隱藏式的雜物櫃,仲可以推來推去。
d.一入大門右邊的衣帽間,用上加拿大環保木板作材料,成本平又環保。
e.雜物櫃面向廁所,日用品盡收於此,又不影響客廳外觀。
f.要分開睡房、廁所但又唔用牆,設計師用高地台和兩種地板物料作分隔。
g.由於家住跑馬地,景觀一流,睡房有大大個落地玻璃窗望到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