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生陳嘉鍵 木糠製塑膠獲獎<br>香港再誕星之子

中大生陳嘉鍵 木糠製塑膠獲獎
香港再誕星之子

【本報訊】宇宙間的小行星「陳易希星」今後有位香港新鄰居。獲今年美國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一等獎的中文大學學生陳嘉鍵,因其發明天份得到國際認同,近日獲國際天文學聯盟送贈一顆小行星,並以其姓名命名作「陳嘉鍵星」,星號為23165,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成為本港第二位獲小行星的港生。 記者:梁美寶

陳嘉鍵現為中大藥劑系一年級學生,之前就讀於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會考取得4A2B2C的佳績,今年5月參加Intel的比賽,以木糠及樹葉等纖維製成「神奇纖維塑膠」的研究獲得一等獎,成績較陳易希04年在同一比賽獲二等獎更佳,屬本港首名獲得一等獎的港生,他獲得約11.7萬港元獎金。
國際天文學聯盟為表揚陳嘉鍵的發明成就,上月21日正式以其姓名命名小行星,即「陳嘉鍵星」(23165Kakinchan),此星與地球相距3.97億公里,必須以天文學望遠鏡才可看得見。「陳易希星」與「陳嘉鍵星」均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體積相若。
本報昨晚與陳嘉鍵取得聯絡,但他正準備考試,暫無暇接受訪問。出身自小康家庭的嘉鍵,母親為家庭主婦,哥哥於大學修讀電子工程。嘉鍵自小對科學感興趣,對會發光、會動的機器感很好奇,小時候往圖書館,愛看《十萬個為甚麼》,從簡單的文字學習科學知識。兒時最愛玩具四驅車,並研究車子結構,他也愛跟隨兒童節目學做簡單實驗。中學期間,他開始作小發明,包括製作了慳電「LED電筒」。

陳易希:港學生發明成就

陳嘉鍵的成就與首位「星之子」陳易希看齊,原來兩人早已相識,易希已知悉嘉鍵成為第二位獲小行星的港生,他表示非常興奮:「今次亦代表香港學生嘅發明喺國際上有成就,獲國際認同。」
帶領香港學生參與Intel比賽的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表示,陳嘉鍵是歷年來取得最好成績的港生,對學界科學研究帶來很大鼓勵。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鄭利明指,獲得一等獎極困難,全球每年只有約10人獲獎,歷來獲獎港生只有陳嘉鍵一人,他的成就較04年獲獎的陳易希所獲的二等獎成績更輝煌,當時嘉鍵除獲一等獎,更獲提名終極大獎,可惜最終落敗。

陳嘉鍵今年5月在美國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奪得一等獎,父母在機場迎接他。

話你知:小行星命名批核嚴格

批准小行星命名的國際天文聯合會1919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是目前全球天文學家公認能為天體命名的主要機構。小行星命名有嚴格程序,主要由小行星的發現者本人提出申請,申請時須提交約50字的報告,解釋命名原因,由聯合會專家審批。
坐井會會長傅偉豪表示,小行星滿佈宇宙間,發現機構及發現者擁有命名權,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均曾發現許多小行星,他們可根據自訂準則頒發予社會上有貢獻人士。電視廣播主席邵逸夫、慈善家田家炳、愛國商人方潤華等,內地均以其名字命名作小行星。他說,名人或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士獲頒星不足為奇,但港生則極少有。
至於美國Intel頒發的小行星,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林肯實驗室的無線天文望遠鏡發現,用以頒發予在該比賽中獲獎學生。

星之子小行星比較

《陳易希星》
小行星號碼:20780
小行星直徑:3至7公里
與地球距離:3.8億公里
發現日期:2000年9月1日
位置:木星與火星之間
小行星發現機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林肯實驗室

《陳嘉鍵星》
小行星號碼:23165
小行星直徑:3至6.5公里
與地球距離:3.97億公里
發現日期:2000年4月6日
位置:木星與火星之間
小行星發現機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林肯實驗室
資料來源: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