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中正紀念堂(現改名台灣民主紀念館)拆除牌匾之爭,令台灣中央政府和台北市政府的角力升溫!隨當局成功修例,拆除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牌匾的法令於今天凌晨零時生效,昨日入夜後,許多反對和支持清拆的民眾開始聚集牌樓,其間雙方爆發衝突,有民眾遭警方箍頸,亦有民眾被人用木棍擊中頭部……而台北市府則在現場設置大量石躉,並用工程圍欄堵塞出入口。正當外界預期雙方將在午夜爆發一場拆匾護匾之戰時,台教育部昨晚突然宣佈,將在今天上午9時起封館。大中至正的最後一夜,充滿火藥味!
台灣媒體昨日廣泛報道,「大中至正」牌匾最快在今日凌晨零時拆除,引起泛藍和許多台灣民眾的強烈不滿。同時亦令台北市府與中央政府的對立和矛盾升級。而隸屬中央的台灣警政署為防衝突,前日中午已派出150多名警察進駐紀念堂,而市府亦不甘示弱,昨日派出大批警員到場戒備,令中央與地方警方處於對立局面。
市政府放置石躉阻清拆
隨台灣文建會通過的「古蹟指定與廢止審查辦法」在今日凌晨生效,台灣教育部正式由台北市府手上接管中正紀念堂。
而教育部昨宣布,今天早上9時封館三天,清拆「大中至正」及「中正紀念堂」牌匾的字體,分別換上「自由廣場」和「台灣民主紀念館」字眼,並於下周一(10日)國際人權日舉行揭牌儀式。
不滿被剃眼眉、尊嚴受損的台北市府,堅持誓要保護古蹟的台北市長郝龍斌,昨日中午在現場四周設置石躉,堵塞入口,阻止清拆的吊車進入。
台北市府法規會主委葉慶元解釋,這是為了防止古蹟遭到破壞。而市建管處亦派人將教育部在中正紀念堂主樓原架設的鷹架拆除,但遭教育部官員阻擋,雙方一度爆口角。
支持反對兩派爆發衝突
而昨日下午開始,大批反對清拆民眾湧入牌樓前廣場,一名男學生身穿警服到場維護牌匾,與大批警察推撞,其間被30多名警察圍捕,男學生的頭髮被拆,引起在場民眾大表不滿,高叫:「暴力!暴力!」但亦有大批支持清拆者聚集,有女子與反對清拆的潘姓女子打架,潘姓女子受傷。
「陳(水扁)不要臉,天下無敵!」入夜後,反對清拆的民眾越來越多,有學生大叫之餘,有不少老兵自製布條及標語痛斥扁政府,有人老淚縱橫地叫嚷:「陳水扁下台!大中至正不可拆!」並說:「如果不是蔣介石,那有今天的台灣。」更有一名男子在晚間帶來一大箱煙火,施放衝天炮。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昨天呼籲民眾不要和政府抗爭,如果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我當然不能阻止」,但是民眾不要和中央政府警察抗爭。
本報記者
為阻拆字 神秘題字人現身
「這是焚琴煮鶴,這種無聊的事怎麼做得出呢?現在我還抱個希望,看(台北市長)郝龍斌能不能阻擋這個事。」現年87歲,今年12月3日才出面承認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出自其手筆的台北書法家楊家麟,在「大中至正」四個大字擬被拆除前夕,道出這30年來的秘密。他稱:「這是我一生中最驕傲的事。」
楊家麟專擅歐陽詢體
位於中正紀念堂大門的「大中至正」牌樓,高30公尺,是台北市區內最大的牌樓。它規制是「五門六柱十一樓」規格,與古代帝王陵寢前「神路」建築的牌樓相同,是中國傳統中的最高等級,氣勢磅礡。每逢雙十慶典,牌樓前都會擺設數十幅大型中華民國國旗。
據悉,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為歐陽詢體,由台已故總統蔣中正的御用文人、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已歿)指定,出處是明代文學家和書法家王陽明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由於未落款,官方也從未說明出處,多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直到本月初,楊家麟為阻四字拆除命運,才出面承認。
幾個月來不能安眠、且因白內障手術失敗而一眼失明的楊家麟,前日在世界文化總會會長范光陵陪同下披露了這段秘密。專擅歐陽詢體及魏碑龍門二十品的楊說,「當時好多書法家都要來寫,先宣布要寫歐陽體,就走了一批人,後來說不能署名,又走了一批人,最後說,配合八卦時辰,得當場就寫,只剩下3個人,就是我和故宮前副院長江兆申及書法家丁翼。」楊回憶道。最後,該項重任落在他身上。6歲習字的楊,曾在總統府為老蔣總統寫帖子、格言,50多歲開始教授書法。
本報記者/台灣《聯合晚報》
中正紀念堂牌匾拆除風波
‧09/05:台行政院確定《廢止中正紀念堂組織條例》,中正紀念堂將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19/05:台當局強行把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並掛起巨幅布幔
‧20/05:台北市文化局根據《文資法》,不能遮蔽古蹟外觀,向台當局開出首張10萬元台幣的罰單
‧22/05:台北市文化局自行拆除布幔,並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定古迹,接受《文資法》保護
‧06/11:中正紀念堂獲行政院文建會通過列為國定古迹,範圍包括正面牌樓等
‧16/11:台教育部長杜正勝指,中正紀念堂已改名,牌樓上的「大中至正」應更換名稱;提出將該牌匾改為「自由廣場」
‧04/1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修法》在4日午夜開始生效,可馬上拆除牌匾;台北市府申請「大法官釋憲」,阻當局拆牌匾
‧05/12:有綠營的台北市議員申請5日至14日中正紀念堂周邊道路的路權,以確保中央可如期拆遷;但台北市府則在紀念堂附近設置石躉,阻中央人員進入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