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求學不是求分數,但本港教育界往往分數掛帥。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研究發現,本港中學生的數學、科學及閱讀能力在全球名列三甲,但自我觀與自信心卻倒數第五。學者指,社會輿論與家長灌輸學生要考試高分,令學生失去自我。 記者:黃偉駿
據PISA訪問了本港近150所中學,包括皇仁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喇沙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等傳統名校,合共逾4,000名15歲學生,了解他們多方面能力。研究發現,本港中學生在全球57個國家或地區中,科學能力全球排第二,獲542分,僅次芬蘭。數學能力位列第三,排於台灣及芬蘭之後,獲547分。閱讀能力同樣位列第三,屈居韓國及芬蘭之後,獲536分。
中學分等級壓力增大
不過,在自信心與自我觀方面,本港學生則位列倒數第五,即排第53位,排榜尾至尾四依次為日本、韓國、台灣及荷蘭。負責研究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香港中心總監何瑞珠教授表示,本港與日、韓等傳統東亞社會,父母十分着重子女的學業成績,令學生在求學時,非常重視分數。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盧乃桂教授表示,儘管政府宣傳求學不是求分數,但現今社會卻不是標榜多元智能,一味要求學生要有好成績,「兒童係一嚿海綿,我哋標榜啲乜,佢哋咪畀啲乜你。」
何瑞珠認為,本港學校之間的水平差距頗大,間接引致本港的學生自我觀偏低,「中學分三個Band,另外又分中中同埋英中,令學生壓力好大。」她說學生若無法入讀英中,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即使入讀了英中或名校,又因為校內有很多精英學生,令他們壓力更大,「長遠對學生成長影響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