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盒和飯碗 - 李碧華

飯盒和飯碗 - 李碧華

電影人喜歡吃飯盒,因為有飯盒吃代表有工開。除了娛樂圈,所有一群人共同努力趕工的project,也人手一個飯盒,草草幹掉,馬上投入工作。
飯盒是平等、齊心的象徵物,沒有階級之分──世人多有「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之遺憾,不過在「富貴」還沒成形,未到見利忘義一刻,「患難」還是感人的。
飯盒為方便而設,有平有貴有好有差。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日最後衝刺,兩位阿太都是吃飯盒果腹。葉太街邊叉燒燒肉飯,陳太鏞記叉鵝飯。先不談戰況,在艱辛、兇險、危難、攻訐、奔波中,抽出小段時間醫肚,還原一個飢餓的普通人,飯盒也特別香。只有勝負塵埃落定了,才捧起飯碗,好好吃一頓。
某參選者之點綴,是怪招三步一舉「飯碗必勝舞」。本來甚覺騎呢──不過那天見一個三歲小孩扭計不肯吃飯,媽媽靈機一觸,叫他學電視叔叔捧着飯碗行三步,大叫「勝利!」,然後吃一啖飯;再轉方向跳舞又吃一啖飯……如是者餵了大半碗。看,天真得來也有點貢獻。我們笑到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