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20歲須通波仔<br>嗜吃高脂食品是主因

血脂高20歲須通波仔
嗜吃高脂食品是主因

【本報訊】任飲任食打邊爐、包羅中西美食的自助餐,成為不少年輕人出外用膳的首選,但原來餐餐大魚大肉,隨時會「攞命」。衞生署的數字顯示港人血脂超標有年輕化趨勢,近半年輕及中年港男因嗜吃高脂食品,出現血脂「爆燈」情況,去年更有逾40名年輕人因高血脂引發的心臟病死亡,更有十多二十歲的年輕人要做「通波仔」手術,情況令人憂慮。 記者:鍾麗霞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物質,包括三種有害物質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及三酸甘油脂,任何一種脂肪物質過多,也會令血脂超標,而負責將膽固醇從血管壁運送至肝臟排走的高密度脂蛋白,若濃度過低也會影響健康。

血管壁變厚易冠心病

衞生署最新一期《非傳染病資訊天地》公佈一項測試1,200名港人血脂水平的調查,發現逾一成只有15至24歲的男士膽固醇過高,25至44歲的中青年組別超標比率更高達37.4%。
年輕女士因普遍注重體形,不會經常暴飲暴食,故膽固醇過高的比率遠低於同年齡組別的男性,但隨着中年發福,45至64歲的女性組別,有近半人錄得膽固醇過高。
調查又發現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過高也威脅港人健康,近三成25至44歲男士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達到高水平,22%人屬三酸甘油脂偏高;逾兩成受訪者出現兩項血脂超標的風險,約6%的人更有三項風險因素。
由於血液中長時間膽固醇過多,會令血管壁變厚、變硬或阻塞血管,增加患上冠心病、中風及心臟病發死亡的風險。而低密度脂蛋白是負責將膽固醇運到血管壁,過多三酸甘油脂則會妨礙高密度脂蛋白運作,對心臟同樣有害。
該署估計全港約160萬人膽固醇超標,逾75萬人三酸甘油脂屬高危水平,約110萬人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過高。

可導致早失工作能力

本港去年有5,619人死於心臟病,其中主要由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引發的缺血性及高血壓性心臟病,更是年輕人的疾病殺手之一,數字顯示有44名25至44歲市民因急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壓性心臟病死亡,而45至64歲的死亡人數更高達306人。
心臟專科醫生黃品立指,膽固醇是導致血管硬化及閉塞的主要元兇,越來越多年輕人血管閉塞,更有十多二十歲年輕人,因血管閉塞而要進行俗稱通波仔的冠臟動脈介入手術。但大部份市民沒有定期檢查,不知自己血脂高或血管閉塞,「佢哋一病發已經中風或者嚴重心臟病,就算救得番,三、四十歲就無咗工作能力。」故建議市民要定期檢查,注意飲食及多做運動。

血脂水平對健康影響

項目:總膽固醇水平降1%
冠心病風險:減2%

項目:低密度脂蛋白降1%
冠心病風險:減1%

項目:高密度脂蛋白降1%
冠心病風險:增2%至3%

項目:40歲時膽固醇降10%
冠心病風險:減50%

項目:70歲時膽固醇降10%
冠心病風險:減20%

資料來源:非傳染病資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