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風之后一句「生仔要有四百萬」,嚇亂了不少夫婦的生仔大計。養大一個小朋友其實是消費而非投資,父母所得到的是滿足和成功感,花費其實豐儉由人,若有能力,花多過四百萬來養一個孩子也不是奇事。
不過要認真計算起來,從孩子十月懷胎至出世,至長大成人,幾十萬至一百萬總少不了。這幾十萬的花費是如何計算出來?孩子出世前的驗身、到醫院生產、奶粉錢、上Playgroup、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其間的書簿費、興趣班、娛樂交際等等……每一樣無不需要錢,所以要生小孩,便要事先認真計劃。
打算生小孩的夫婦,最好事先用兩年時間投資來儲錢,買基金是其中一種方式,最緊要設定「目標金額」和「目標年期」。要準備的錢其實有兩份,一份是短期需要動用的生仔開支,包括住院、檢查等,投資時不宜太冒險,預算時要較鬆動才不會方寸大亂。
投資比保險式儲蓄回報大
另一份則是長遠的教育基金,除非你是個超級保守的人,一點風險也承受不了,不然自行投資會比單以保險計劃形式儲教育費的回報大。每個人的投資計劃都不同,究竟甚麼投資工具適合甚麼類型的父母?如子女要往外國如美加、澳洲、英國或內地等升學,要怎樣部署?下期的「四百萬大計」會再作詳細分析。
記者:謝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