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在線:恒生因「無知」避過次按災難 - 李華華

中環在線:恒生因「無知」避過次按災難 - 李華華

數今年金融圈最大鑊嘅新聞,莫過於次按問題,咪以為呢單係美國嘢,你睇獅子銀行嘅股價就知。尤其上個月仲宣佈,將兩家SIV公司孭上身,獅子銀行股價即時大跌。華華當然好留意滙控(005)旗下嘅恒生銀行(011)有冇俾次按拖累。

曾遇巨大壓力

噚日同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傾開,華華問:「恒生有冇受次按影響?」柯大俠並唔似得渣打銀行大中華及日本區環球市場主管彭智樂(PatrickGillot)咁大聲話:「次按對集團零影響。」柯大俠嘅答案係──「影響一定有,因為信貸市場缺水,都會影響恒生揸住嘅票據價值。不過,集團喺次按『零exposure』。」意思係,恒生冇投資落次按嘅生意。
就正如當年科網熱咁,見到其他公司係咁易揼過網站出嚟,話涉足科網界,股價都嘭嘭聲升,你做上市公司主席拒絕搞網,睇吓壓力幾大吖嗱。前幾年,美國樓市大旺,明知做次按風險高,但有錢賺喎,梗做啦,當個個都做,連遠到喺祖國大陸嘅中國銀行(3988)都投資次按資產,恒生當然有壓力。
柯大俠話:「曾經有段時候壓力真係好大,當時我哋特登額外撥一筆備用資金畀Treasury部門。」華華以為,最怕上頭唔批錢啫,點知Treasury部門居然唔知點算,「Treasury部門阿頭當時搵咗啲投資銀行,想睇吓CDO(債務抵押證券)下面啲資產係乜嘢,但解唔明,咁唔明白嘅嘢最後就唔做。」
故事講到呢度,你明點解恒生喺次按零exposure,亦因為咁執番身彩。市場一向認為恒生保守,但華華覺得「保守」其實係「穩建」,值得學習㗎!

保守與進取

保守定穩健,其實見仁見智,唔少公司都喺錯誤中學到穩健嘅真諦。好似希慎興業(014)咁,喺地產界出名保守,都係因為曾經滄海啫。話說希慎喺96年樓市高峯期,從劉鑾雄嘅華置(127)手上,以36.4億銀摸頂買入中環娛樂行,點知97金融風暴,樓市下滑,搞到希慎孭下巨債。
希慎97年業績披露,欠債近百億,拖累股價由96年29.8蚊,急跌得番98年嘅4.975蚊,跌幅足足達八成三。05年希慎以27億出售娛樂行,賬面蝕9.4億銀。有咗教訓,希慎近年明顯冇咁進取,專注做銅鑼灣大業主。
保守相反就係進取,講到進取,華華諗起岳少林建岳。初擔麗新大旗嘅岳少,97年中以69億銀,向傅氏家族買入中環富麗華酒店,同樣面對金融風暴,拖累麗展(488)孭下近百億巨債,麗展99年業績勁蝕68億銀,仲要以18.8億銀賤賣65%富麗華權益,減輕負債。

希慎早年摸頂買入中環娛樂行,結果孭下巨債,圖為主席利定昌。 資料圖片

林建岳97年買入富麗華酒店(後左)後遇上金融風暴,令麗展99年業績蝕68億銀。

衰在失信心

提到次按,柯清輝語帶雙關咁同華華講,恒生做生意一向穩健,其實當年恒生啲資產靚到不得了,完全係信心問題,先搞到要搵人救,滙豐識貨,所以入股。今時今日一樣,兩間SIV啲資產唔差嘅。言下之意係,滙豐識貨先至攬上身。
想當年,恒生由何善衡同林炳炎等人喺1933年創立,前身叫恒生銀號,60年正式改名做恒生銀行,以存款同資產嚟計,恒生已經成為全港最大嘅華資銀行,仲係滙豐嘅主要競爭對手。
雖然恒生作風穩建,但65年有家叫明德銀號最先出事,令到當時香港爆發存戶擠提,後尾蔓延到其他華資銀行,廣東信託、永隆、道亨同恒生相繼出事。當時恒生試過一日俾人提走8000萬銀,足足係存款總額嘅六分之一。最後,何善衡向滙豐求助,入股51%,解決銀行擠提風潮。就係咁何伯三十幾年嘅心血,拱手相讓,累到何伯喊足幾晚。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