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癡男怨女系列愛情肥皂早有定位,鴛鴦蝴蝶。不同年代鴛鴦與蝴蝶冠以不同包裝,內容仍以埕埕塔塔號召,恒久不衰,只要內容精采肯定受落。
南海十三郎世代有南海鴛鴦。唐滌生年代有唐派蝴蝶。黃霑年代又有另一番多情鴛鴦。從《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開始,杜國威便擁有春天流派,不同劇目產生一齣一齣感人故事,從《春天》到本週末上演的《珍珠衫》,阿杜進入另一環節另一個時代:古裝戲劇,容我稱它珍珠蝴蝶,珍珠都冇咁真的杜國威傾力情懷。
愛看阿杜寫的故事編出的劇作,平實感人甜而不漏,總有一番俊逸秀氣;不同代不同歲不分男女都同得共識的舞台創作買少見少,過去十五年,除了杜國威沒有幾人可平分這番春色。最叫我等粉絲觀眾窩心是阿杜水準一直不單保持,更在不同程度上節節上升;粵劇保留過去傳統的演繹方式,當然還有一批情比金堅年長觀眾。但要吸引新世代觀眾入場之外,還須吸納他們成為明天戲曲發燒友,唯一路線:要靠優質新劇種把持才能為粵劇薪火相傳。杜國威可有這份延續南海十三郎、唐滌生遺志的心未知,但從中西樂大合奏二十人大樂隊,以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炮製投射活動背景,跨朝代改良版的戲服,今時今日粵劇泰斗梁漢威曲藝種種不同世代平分中西的元素混成一體,阿杜的心意清楚告白。
粵語流行樂曲愈來愈不流行,紅極一時的CantonPop就此瓦解?聽說不少唱片銷量慘淡至隨時幾千甚至幾百,就是大牌天皇歌手也難幸免如此衰敗現象。因由很簡單,讓人感動的歌手愈來愈少,有潛質的新人老早被經理人包裝保護,不用經歷過去歌影藝人打出木人巷的艱辛練歷,當然不可能出現龍劍笙,梅艷芳,張學友,羅文,許冠傑……等等優秀藝人。憑天份取勝,你以為人人都是陳奕迅?
歌手之外,當然是歌曲本身的詞與樂;林夕厲害也不可能讓他一人辛苦撐場。愈來愈多難引共識的歌曲,觀眾耳朵早已聽得不知所謂,累得拒絕再收聽。《珍珠衫》有阿杜新寫歌詞:「春已秋過冬到夏年年仍問有未有,樑前燕子幾番瘦……」一聽便知龍與鳳,阿杜不要停,Keep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