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峯會昨天(周一)在印尼峇里揭幕,191個國家及組織代表務求要制訂出削減廢氣排放的具體時間表,以趕及在2009年前達成新條約,取代2012年屆滿的《京都議定書》,遏止全球暖化。與《京都議定書》一樣,峯會能否成功,取決於美國、中國和印度三個廢氣排放最多的國家。
今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峯會為期兩周,與會者共10,000人,包括今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竭力呼籲遏止全球暖化的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其中重點議題包括是否需要強制減少廢氣排放、協助貧窮國家適應氣候變化造成的環境災難、發展環保科技及防止森林消失等。
舊條約五年後期滿
由於1997年簽定的《京都議定書》到2012年就會屆滿,聯合國希望在2009年前擬出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條約,但《京都議定書》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簽訂。今次峯會最大難度就是如何說服美國、中國和印度等大國加入新條約,因為他們都是釋放廢氣最多的國家,沒有他們答允參加,新條約便形同虛設。
美國一直反對強制減少排放廢氣,而中、印則指發達國家必須起帶頭作用,但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立場近期出現軟化,加上昨天宣誓就職的澳洲新總理陸克文(KevinRudd)表明,他上台後會立即簽《京都議定書》,令外界對今次峯會有較大期待。
如果峯會未能在《京都議定書》屆滿前制訂出時間表,國際社會遏止全球暖化的努力將出現真空期。碳協會傳訊主管內森(AdamNathan)說:「峇里峯會不能失敗,我們無法承擔後果。」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成員更稱,這是人類對抗氣候變暖的「最後機會」。
如果全球氣候暖化持續,印尼擔心國內不少小島會因水位上升被淹沒,到2035年首都耶加達機場更會被海水淹浸,上周通往耶加達機場一條主要道路,便因漲潮被迫關閉。最新研究也顯示,地球熱帶30年內會向兩極擴大200至500公里,意味一些亞熱帶地區旱情將加劇。
美聯社/路透社/英國《獨立報》
儲起二氧化碳解暖化危機
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為了解決問題,科學家爭相實驗「捕捉」二氧化碳,希望把這種溫室氣體從多種氣體中過濾出來,然後儲存到地底廢棄的礦洞或密封的建築內。
挪威設廠捕捉廢氣
挪威設立了全球首間捕捉二氧化碳工廠,美國亦斥資15億美元(117億港元),欲興建一座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的煤電廠。聯合國氣候會議執行秘書德博埃爾(YvodeBoer)說︰「長遠來說,要對抗氣候轉變,捕捉和儲存二氧化碳是一個重要策略。」
儲存二氧化碳的好處,是可以繼續以煤和天然氣發電,壞處則是研發成本高。環保人士認為將數以億計的金錢,用來發展再生能源效果更佳。
美聯社
名人議論氣候峯會
《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Annan)》
「氣候變化觸發許多危機,對人類健康、國家治安、食物供應和生態系統都構成威脅,唯一解決方法是趁《京都議定書》2012年屆滿前,建立一個強制廢氣排放的全球框架。」
《英國維珍集團主席布蘭信(RichardBranson)》
「峇里峯會要達成停止砍掉森林的協議,更要立即生效,點解?因為五年內,從焚燒森林釋放出的廢氣,會多於從空中交通工具釋放出來的廢氣。」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國家安全顧問菲爾德(LeonFuerth)》
「我們要商議出阻止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這套方法一定要符合經濟原則,使美國可以支付有關費用之餘,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亦可負擔。」
英國《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