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漲 - 李純恩

通通漲 - 李純恩

下午去家對面的茶餐廳喝下午茶,老闆阿照問:「你們店裏的牛肉來價加了多少?」
現在食店材料加的價,已經不能很準確說出來了。從前供應商加價,事前還會來一張書面通知,告訴你,下個月起,肉要加多少,蛋要加多少,菜要加多少。
後來,一個星期加了,書面通知來不及了,到現在,隔幾天就加,說加就加,連通知電話也省了。
食物供應商如此加價,開飯店餐廳的卻不能說加就加,牛𦟌一年之中加價一倍有多,但一碗牛肉麵加三塊錢,要考慮、醞釀好久,顧客一皺眉頭,還要花很多唇舌解釋招呼。
阿照說,打熬不住了,有的食物,加了一塊錢。
旁邊座上一個熟客馬上扮刁民:「有冇搞錯,加價之前都唔諮詢吓我哋!」大家都笑,熟客是同情笑,老闆是苦笑。
我說,供應商說加價是因為來價貴了,食店加價是因為供應商的貨貴了。供應商隔三差五這麼加,食店以後亁脆也不備固定菜單,不管是雲吞麵還是燒乳豬,或者清蒸東星斑,全部「時價」。每天晚上評估第二天來料貴了多少,適當調整,第二天現寫菜牌,貼大字報一樣,食物價格隨原料來價浮動。
到那時候,開一個食材供應期貨市場,從芥蘭到金錢𦟌,通通有得炒賣,大商家囤積黃金,小老闆囤積豬肉,賣一碗牛肉麵賺不到錢,就去炒一批生豬肉,堤內損失堤外補,萬一炒燶,血本無歸,再老老實實賣牛肉麵。食店股市化,抗加價,抗通脹,殺一條血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