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谷祖琳的一句說話,她說劉青雲在《神探》中演得淋漓盡致。難怪演員們都喜歡演杜導演及韋生的電影,因為很有得演,故事與人物設計已投放了大量心血,演員們只要搞懂、明白,然後忠實地將文字通過肉身呈現,便很好看,很有戲味,用「只要」一詞似乎不當,因為上述的演出方法殊不容易,能做到不多不少,恰到好處,需要深厚經驗修為,又套用內地經常用的一句說話,青雲的修為已是老師級,青雲老師,你的表演實在好。
不止青雲,家棟、熙蕾、安子杰及其他一眾演員也表現得很好,這當然歸功於編與導的功力,杜+韋的電影向來着重演員,杜與韋愛上了一個故事意念,然後用不同人物將意念帶出,請來恰當的演員擔當不同崗位,像認真地玩一場遊戲,由於遊戲本身已很有趣,參與者需要的便是投入地搞清自己的崗位再投入地去玩,結果便是一齣有趣的「電影電影」。
杜+韋的電影是會得叫深思的,自己心裏究竟有幾隻鬼?是那一種鬼?投入的觀眾心裏大抵都在想,所以在看戲中途碰上有電話響聲,大家便聲四起,散場時也是寂靜無聲,應是邊行邊在心裏數鬼或捉鬼吧。
自割耳朵的鏡頭會令電影列為三級,但電檢標準不是在轉變嗎?如今在電影內講「你×我啦!」也只列2B級,為何連一個不是用作賣弄的割耳鏡頭也容不下?平白令年青人損失了在戲院內觀看《神探》的機會。或許電檢人員真如電影片頭中出現的三級告示片一樣神聖,三級評級符號成為一個神聖三角,邊發出耶穌光邊有一個聖環在旋轉,像美金紙幣背後的神秘三角眼睛,也像《魔戒》中的魔塔,權力無上,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