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訪問馮檢基,他說了一句話讓我生了點聯想,這句話是:「當社會不再需要社工時,社工應該最開心。」
說得出這句話的社會工作者,如非虛偽,就真的是好人了。
不需要社工的社會,就是沒有問題的社會。一個社會,如果真是理想得沒有一點需要社工幫忙的問題,那麼,結果還是有問題的。問題就是:那麼多社工怎麼辦?
社工的存在價值,是因為社會有問題。社會有問題才需要社工。當一個社會完全不需要社工了,他們的存在價值就消失了,那他們怎麼辦?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本身就變了社會問題。
另一個類似的弔詭的題目,是「這個世界如果不需要醫生了,醫生應該最開心。」
醫生的存在價值,是世上有人病了需要他們醫治,他們的天職,是把生病的人醫好。但病人的病一好,醫生的存在價值就沒有了,如果沒有人生病了,世界當然很美好,但醫生怎麼辦?
社工和醫生,有這樣的相似之處。
世上大部分的工作,是做出了結果才顯出價值的,但社工和醫生的價值,卻表現於事情的過程。說白了,他們是靠過程謀生的。當過程變成結果,比如一切社會問題解決了,比如病人病好了或者病死了,那他們的賴以謀生的價值也終結了。
我們非常尊重醫生,在生病的時候最想見他,但他把我們治好了,誰還想再見他?醫生常跟病人說,下次不要讓我見到你了。如果此話成真,他自己就沒得醫了。
我相信馮檢基是個好人,因為他還有理想。但他的理想不會實現,因為社會就跟人一樣,總是會病的。也還好這樣,不然,許多人就要喝西北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