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供$4000<br>23年賺$955萬退休

月供$4000
23年賺$955萬退休

27歲的Fiona,任職教師,每月收入2.2萬元,扣除家用及一般使費,每月大約只剩6000元,而可供定期投資的金額約2000至3000元。她希望可於50歲前退休,但自覺現時的投資方向散亂,兼且欠缺長遠目標,希望專家可提供意見,為她從新組合投資方案,作為退休之用。

個案

讀者:張小姐(Fiona)
年齡:27歲
職業:教師
每月收入:$2.2萬
每月個人開支:$1.6萬
可供投資金額:$2000至3000
可承受風險程度:中至高
目標:50歲前退休,並維持現有生活水準

症狀

.每月投資及儲蓄的金額比率偏低
.醫療保障不足
.基金分佈太散,投資金額太小
.投資比重不均,沒有特定目標

與家人同住的Fiona,每月需支付家用5000元,加上交通及電話費3000元、個人消費3000元,及保險、稅款、出外旅遊等雜項開支5000元,大約只剩約6000元(見圖),打算每月撥出2000至3000元作定期投資。

只得團體醫保不足夠

她本身已投保13萬美元的人壽保險,及8000美元的危疾保險;因學校有提供僱員醫療保障,故未有另行購買。此外,Fiona亦購買了投資相連的基金產品,包括環球、中國、印度及拉丁美洲4隻基金,每月供款額500元;年多前開始參與月供股票計劃,每月支付1000元供滙豐(005)。
Fiona閒時亦有投資港股,現時股票投資組合包括地鐵(066)、中國星(326)、中石化(386)、工商銀行(1398)及中國銀行(3988),投資期預算為短至中期。Fiona若想50歲退休,假設活到90歲,退休時最穩陣要有900萬元作本錢。

評語
投資比率低 增醫療保障

亨達國際研究部董事黃敏碩指出,以Fiona每月收入,投資及儲蓄所佔的百分比較低。以此金額計算,要確保每年回報率達15%,才可達到如期退休的最低目標(表1),所以一是增加每月投資金額至4000元(表2);二是延遲退休年齡。

基金組合太分散

另外,Fiona個人的醫療保障不足,現時只受到學校的團體醫療保障,建議她趁年輕,及早額外投保一份住院及手術計劃,增加自身保障。
現時投資的月供基金,每月供款只有500元,但投資的基金達4隻之多,太過分散,應集中一至兩隻為宜;而且所揀選的基金及股票,都有重複的情況,應重新整合,以達到分散風險的功效。

建議
加大每月投資額

根據Fiona的目標退休年齡為50歲,現時每月支出1.6萬元,假設每年通脹率為3%,黃敏碩有以下建議,目標年回報率15%。
.開源節流,每月額外投資金額增加至4000元
.繼續持有地鐵、中石化及工行;若中行反彈,可減持並換馬至平安保險(2318);中國星則建議沽出(表3)
.月供基金宜主攻中國及歐洲股票基金,或中國及環球股票基金
.除了現時月供1000元滙豐,及500元投資相連基金產品,再額外以2500元月供JF東協基金、JF印度基金及美林世界礦業基金,每隻供款各佔三分一,令整個投資組合更為完整(表4)
JF東協基金:星馬前景不俗,基金以銀行及地產為主,亦覆蓋小量中國/印度公司,並非單一市場,風險相對較低
JF印度基金:印度經濟持續向好,軟件電訊業發展迅速,手機滲透率僅10至20%,發展潛力極大
美林世界礦業基金:投資雖然較為另類,但長線需求極大,基金以持有股份為主,風險相對較低

單靠僱員醫療保障並不足夠,應趁年輕及早投保一份住院及手術計劃。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