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我愛廚房

客座隨筆:我愛廚房

我最近迷上了做飯。希望能燒一手好菜是很久以來的願望,但只有到了最近,因緣和合以後才能實現。我的第一個目標是做意大利海鮮。一個平常基本上只會醬油炒蛋的中國男人,連意大利菜的各種香料都還沒叫的出來,居然上手就做意大利海鮮,真可以算是好大喜功。可幸食譜加常識,成績斐然,做飯就是有這個好處,做好了很有滿足感。
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說得出這話的人一定做過飯,而且對做飯已經有了經驗,否則他不可能做這樣的比喻。
聖人嘛,說話自然精警,但精警的結果是許多留白:治國的意思好明白,就是管理一個國家,但是烹小鮮,是烹魚蝦蟹還是青口?是一整條魚還是去頭少尾的一塊魚腩?材料不同,烹小鮮的方法也不盡一樣。自古以來對這話的評述,大多認為老子是比喻處理每一個問題時,不論大小,都要有條有理,不慌不忙。只是老子不是見聞於管理學,而是「心態」學……心所處的狀態到位了,便是上了正道了。
做飯時有幾個心態?第一是常識,既然是意大利菜就不能放醬油,第二是克制,黑胡椒雖然香,但也不能倒半瓶,第三是火候,時間必須掌握得好,第四是制度,成功以後記下用料分量,保證以後的成功。
阿諾舒華申力加,從一個演員到成功的州長,他念了多少書?其實像美國,國家機器已經很健全,坐在上面宏觀操作機器的人只要有常識,懂得克制,時間掌握得好,不按錯鍵鈕,下面的事情全都有各個部門的專才去做了。
常識,克制,火候,這都是叫人以智慧去生活。
孔子的治國方法是「仁愛」,君王對臣民從仁愛開始,臣民對君主便自然忠心,這是孔子的治國理論,從根本來說,孔子還是提倡一種君王治國應有的心態,從這種心態發展出來了一套管理中華帝國兩千年的制度──家長制。
說回做飯,食譜上常說什麼「一湯匙」、「半茶匙」,總叫人摸不着頭腦,昨天被我發現一組量匙,有湯匙,茶匙,甚至於有一半乃至四分之一茶匙……廚房的用品原來又多又可愛。
我愛廚房,從前拍的是電影,現在的是感受。

嚴浩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