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下一站──雙普選 - 盧峯

蘋論:下一站──雙普選 - 盧峯

補選的投票氣氛一般都比較冷淡,二千年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總投票人數只有二十萬左右,投票率則只有三成三。今次補選投票率卻達到五成二,投票人數則超過三十二萬人。這樣踴躍的投票情況除了反映參選的候選人知名度高,除了反映選情激烈化外,更顯示選民的參與意識並沒有因為經濟好轉而淡化,更顯示選民珍視他們的勇於行使他們的投票權利。我們希望特區政府不要再辜負市民的參與熱情,盡快為市民爭取落實雙普選。
事實上今次港島區補選過後,不管是當選者、其他候選人、主要政黨、特區政府以及一般市民都必須面對一個重大的課題,那就是香港的政制如何發展下去,那就是香港的政制如何朝雙普選的目標盡快邁進。
自從人大常委會在○四年悍然釋法令香港民主發展急煞車後,香港的政制已被長期凍結,很多不合時宜、不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體制如八百人的小圈子選舉、代表政治特權的功能組別都無法作任何變動,都無法因應市民的訴求及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改革。更可怕的是,政制原地踏步意味特區政府缺乏認受性、缺乏代表性的問題將長期存在。若果未來一段時間政改還不能邁步向前,社會矛盾及分化將會加劇,特區政府處理危機及衝突的力量將會不斷削弱。這對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肯定有害無益。
另一方面,特首曾蔭權先生在競選時曾承諾將在任期內徹底解決雙普選的問題。可惜他推出的「第一炮」,他推出的政改綠皮書只有大量的問題,並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政改方案,更沒有提出任何實質的政改時間表,令市民未能聚焦討論,令市民難以凝聚共識。為了扭轉這種情況,為了避免特區政府再帶市民遊花園,陳方安生女士、其他立法會議員、各主要政團都有責任及需要加倍努力向特首施壓,促使他盡力向北京爭取落實雙普選,促使他盡快交代落實雙普選的路線圖及時間表。

選舉結果固然反映市民傾向支持雙普選,民意調查同樣是反映這樣的訴求。近幾年來,從政府本身的民調到學術機構所做的定期民調都清楚顯示,有近六成市民是支持盡快落實雙普選的。即使在人大釋法扼殺○七、○八雙普選後,即使在○五年政府的政改方案被否決後,即使在經濟從谷底回升後,市民的態度依然沒有變,他們依然認為香港有條件、有需要盡快落實雙普選。面對這股強大而持續的訴求,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議員包括剛剛當選的議員都不應迴避,都不應左顧右盼;他們應當抓緊時間及機會,促使特區政府回應民意,推動社會凝聚有關雙普選的共識,讓香港能在二○一二年走上全面民主的道路。
昨天的補選戰情的確扣人心弦,甚至因為戰情太激烈而出現一些磨擦及過火場面。但議席之爭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令整個政制民主化、更重要的是令特首及六十個立法會議席全部由普選產生。我們希望陳太、其他候選人、市民在未來繼續努力,讓香港盡快踏上民主的坦途。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