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工作患癌高危<br>世衞:擾亂生理時鐘 刺激癌細胞生長

通宵工作患癌高危
世衞:擾亂生理時鐘 刺激癌細胞生長

【本報訊】夜已深,維港兩岸的燈泡一盞盞熄滅。當大部份市民好夢正酣,全港仍有30萬人在通宵工作。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報告把通宵輪班工作列作致癌因素,與紫外光及汽車廢氣等致癌物「齊名」。本港病人權益組織相信,世衞報告長遠有助患癌員工向僱主索償。多個紀律部隊組織計劃將世衞報告作為「籌碼」,向當局爭取更合理的待遇。 記者:白琳 梁瑞琼

世衞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所本月稍後將於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發表報告,指輪班通宵工作為致癌因素。世衞發言人向本報表示,研究所的委員會檢視多項國際研究後發現,輪班通宵工作的護士,其患乳癌比率,比毋須通宵工作的一組為高;空中服務員的乳癌比率,也高於正常。
報告又指,若實驗老鼠遭時差困擾、持續在強光或柔和燈光下生活,患癌風險遠高於身處有間歇性強光及持續黑暗的環境。夜間的光線可減少抑制腫瘤生長的荷爾素褪黑激素(Melatonin),並擾亂生理時鐘,因而削弱某些基因的活躍性,促進癌細胞生長。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系主任陳德章指,通宵工作並非唯一致癌因素,大部份癌症患者同時有吸煙、缺乏運動等高危因素,而此族群較多從事需輪班的工作。世衞發表上述報告後,他指日後診症時會詢問病人的職業,又提醒市民不要忽略其他致癌因素,並保持均衡飲食及運動習慣。

感到非常震驚

勞工處表示,必須詳閱報告,才決定會否向僱主或僱員發出相關指引。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估計,全港約有30萬人需要輪班通宵工作,包括紀律部隊、運輸業、金融業及傳媒等。他對這份報告結果感到非常震驚,促請當局為通宵工作的市民進行健康普查,及早確診及預防,並呼籲公營及私營機構檢討輪班及通宵工作的安排,減輕對員工健康的影響。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上述報告有利患癌員工索償,但仍需視乎世衞的進一步指引,包括持續通宵工作多久才會致癌;員工也須證實僱主有否疏忽或能否避免員工通宵工作等,灰色地帶甚多。

不會掀訴訟潮

律師鄧達明相信,報告不會引起訴訟潮,因尚未有足夠醫學證據顯示通宵工作直接誘發癌症。不過,因工傷亡並不能透過合約免責,就算僱主在聘用合約上列明相關免責條款,也不能逃避潛在的法律責任。
香港警務督察協會主席廖潔明認同上述報告,因外國早有研究指警務人員壽命較一般人為短。
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屈奇安表示,將藉上述報告要求當局正視問題,檢討救護員的薪酬及工作量。海關關員工會主席陳明就這份世衞報告表示擔心,希望爭取紀律部隊薪酬檢討時,將這份報告納入參考指標。

如對這則新聞有任何意見,請即登入
http://professionalforum.atnext.com/hall

通宵工作致癌原因

‧打亂細胞分裂及DNA修補的時間表
‧通宵工作者傾向壓力大,增加分泌皮質酵素
‧通宵工作者傾向有睡眠不足問題,削弱免疫系統
‧夜間開燈工作減少分泌抑制腫瘤生長的褪黑激素

資料來源:世衞、各地專家、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副教授鍾家輝

通宵工作者自救貼士

‧下班後立即休息
‧日間在全黑的房間睡覺
‧維持均衡運動及飲食習慣
‧固定工作及作息時間,不應經常轉換日、夜更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及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