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讚一讚再說其他
杜琪峰與韋家輝再度合作,製造出又一齣經典電影《神探》。有些東西需要在若干年後,經過時間證明其影響力,才讓人認同它是經典;有些東西不需要。
剛上映的《神探》,是一齣聰明而具力量的電影,除了片名和需要聽配音之外,任何部份都一百分。哎吔,杜琪峰、韋家輝、歐健兒(編劇)、劉青雲、林家棟……怎樣讚你們才好呢?你們是否還需要讚美呢?
我記得某年在叱咤台上,司儀蘇耀宗提到陳奕迅某次跟他傾談時,說自己其實很想聽到別人讚自己唱歌好聽──或許當人人也認同了他的唱功之後,反而就再沒有人出口讚美了。韋家輝曾說過他少看影評,因為讚美就像金剛圈,但我還是禁不住想說,杜琪峰、韋家輝、歐健兒,多謝你們讓我們看到一齣優美而極其感染力的電影。劉青雲,我想像不到不是你,這男主角該由誰演才能如此有說服力了。林家棟,你雙面兼容,像一個隨時引爆的炸彈。街頭一點說:這電影直是好爆!十卜十卜!
一.神是你,鬼是你
劉青雲演活的神探陳桂彬,擁有一種天賦,能夠看到別人心中的鬼。所謂「鬼」,與幽靈或前世今生沒有關係,而是人類的心魔。心魔,可以是源自妒忌、憤怒、自卑等等孕育出來的邪念,也可以是基於恐懼、耿耿於懷、失落而產生的盲念。人類的思想情感無比複雜,心中不一定只得天使或魔鬼,普通人也可能像林家棟演活的高志偉一樣,心中有一群「鬼」。例:當你遇到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你一時會想去瀟灑漠視、一時刻意使他更討厭自己、一時又覺得很自卑無力、一時又想用討好去戰勝他、一時又覺得自己竟想去討好他,實在很沒骨氣、一時又覺得「或許解釋一下會沒事吧」、一時又覺得自己應該一刀捅死佢。
你最後選擇甚麼,視乎眾多念頭之中,那個念頭最強;最強的念頭戰勝其他念頭之後,你的行為就會根據它來行事。大隻佬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二.養鬼仔
有些人思想較複雜(不代表比較聰明),心中自會多鬼,但有些時候,鬼,是在我們遇到某些事情之後孕成的。鬼,可以後天育成。就像一個人本來不怕夜裏獨行,可惜某次在深夜被人打劫,自此以後,就不敢夜裏獨個兒走在街上;就在被人打劫那夜,一隻恐懼的鬼仔已經在他心裏孕育了。
這些孕育鬼仔的事件,未必一定是甚麼人生大事,它可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事,卻不知怎地,在天時地利的當兒,深深地打進了我們的腦海與情感世界中。
某次問一位朋友人生最自卑的一刻是甚麼,他說自己有次乘地鐵,當時只得十來歲,面上滿是暗瘡,車廂內有一位小朋友指着他的臉問媽媽:「呢個哥哥塊面做乜咁嘅?」那位媽媽說:「你第時唔好曳呀,曳就會好似呢個哥哥咁。」
我的朋友說,他一直牢記着此事。現在的他,臉上沒有暗瘡,往後也有豐富的人生經歷,然而提到最自卑的一次,他說就是此事無疑了。當年在地鐵上演的這一幕,也許已在他心中,育成了一隻自卑的鬼仔。
三.陰魂不散
你小時候有沒有試過很討厭自己的爸爸媽媽?甚至想過殺掉他們?原來很多人也這樣想過。某位朋友在小學年紀的時候被爸爸狠狠罵了一場,他不知在那裏聽過發銹的鐵釘可以殺死人,於是就找來鐵釘,偷偷拿了一個盤子,把鐵釘放進水中,想着到鐵釘發銹了,就把它放到爸爸的床上,幻想爸爸跳進被窩就被插死的情境。
這朋友到最後沒有實行這「計劃」,現在與老父相處極融洽,但他說每每想起自己曾有這個邪念,都會心中一寒。某年他得知老父病倒進院,跳進他腦海的首個畫面,竟是自己當年用水浸鐵釘。這童年回憶,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頭鬼仔,這鬼仔名叫「自我恐懼」,有生之年,不會散去。
至於為何他當年沒有把「殺父計劃」實行呢?他說:「啲鐵釘浸咗好鬼耐都唔生銹,之後我就唔記得咗要殺阿爸呢單嘢。」我笑言那可能根本不是鐵釘,反正小朋友連鐵釘與鋼製爆炸螺絲也未必懂得分辨。無論如何,沒有實行,實是大幸。假若實行,百分之九十不會成功,但若真的做了出來,這父親不知會怎樣看這兒子,也可能製造出他心中對兒子的恐懼──製造出另一隻鬼。
最後:交換鬼古
你心中有沒有鬼?經歷了甚麼事,孕育你心中的鬼胎?如有,不妨電郵給我,一切資料絕對保密。我經歷過兩件事,令我心中有兩隻鬼,你電郵你的故事給我,我回郵告訴你。我兩隻鬼交換你一隻鬼,真是很抵。
《核突褲人》連載第十九回:
上回講到:核突褲人卓韻芝身邊勁多仗義戰士。
核突褲人卓韻芝多了一個基地名叫 http://g.blog.my903.com。
(張美華對陳桂彬說:我真係好想知道到底喺你心目中我係咩樣。)
待續……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