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和童星 - 邁克

叛徒和童星 - 邁克

有幸在《時裝.時刻》跑龍套,連曾經在潮流暢泳的「跳舞友人」黃大徽也受寵若驚,何況我這等從來沒有跟上過摩登拍子的牆花。出現的篇幅非常短,不妨原文照錄:「話說A.P.C.面世不久,住在巴黎的林邁克有天去agn囗sb.買東西,準備付賬,靚仔店員問:『你身上件衫是不是A.P.C.?』『是啊!』『呵呵呵!對不起,我們不能做你生意!』真的不賣!」對白大致忠實,那些製造氣氛的感嘆號也很傳神,然而真實版本比妙筆的記錄戲劇性,同時也沒有那麼戲劇性。該位不事二主的售貨員,一聽我不但變節還面不改容直認,情急之下以高八度嗓子吆喝:「叛徒!」這個名詞的震撼力與我們的「漢奸」相若,通常接下來不推出午門斬首示眾,也要打入天牢吃苦,嚇得我幾乎即場發誓節衣縮食,戒掉害人不淺的購物癮。不過痛斥賣國賊之後,交易並沒有告吹,收銀機還是吞掉我雙手奉上的血汗錢,一點也不嫌腥。
這種芝麻綠豆不提也罷,另有一事倒必須澄清:黎小姐說「小宇跟李小龍黎小田一樣,都是粵語片童星」,顯然在語言國度迷失了方向。鄧先生投身的是國語片,不是粵語片,生得晚的她大概見他們三位同屬小字輩,忙亂之間點錯相──黎小田似乎也是國語。五十年代香港有「外省人」這樣的概念,粵語片和國語片相隔不止一條街,而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記憶中當時未成年的幕前從業員,最不辭勞苦兩邊奔走的是蕭芳芳,既在《芸娘》侍奉任白,也在《苦兒流浪記》與王引相依為命──巧得很,《時裝.時刻》她也有份客串,惺惺相惜送給作者的禮物被鄭重複印,題字爽朗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