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召開的中東和會,前天(周二)揭幕。揭幕前八分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袖終於打破僵局,達成協議,同意立即重開雙方停頓了七年的中東和談,務求在明年年底前、即美國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後年1月任期屆滿前,達成永久和平協議。以巴領袖加上喬治布殊,三人手一握,讓中東和平乍現曙光。曙光乍現,但用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形容的「痛苦的妥協」建築的中東和平,可能很脆弱。
由喬治布殊召集、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Annapolis)召開的中東和會,有近50個國家、組織和名人出席,焦點是以巴重開和談。早於數月前,以巴代表已展開會談,為在和會揭幕前公佈的聯合聲明用詞討價還價,到前天凌晨5時還未達成協議,巴人代表拒絕承認以色列是「一個猶太人的國家」。
布殊親讀聲明:「茁壯的開始」
和會揭幕前,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EhudOlmert)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Abbas)抵達會場後,喬治布殊分別拉兩人到一邊耳語數分鐘,盡最後努力游說,以巴雙方終於同意剔除爭議性內容,才臨門一腳達成協議。
在聯合聲明中,以巴同意結束雙方人民之間的流血、痛苦和數十年衝突,並在「自由、安全、公平、有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促成和平,雙方會立即重開和談,盡力在明年年底前達成永久和平協議。聲明由喬治布殊在中東和會上親自宣讀:以巴「會竭盡所有力量,在2008年年底前達成協議」「我們(中東和會)有一個茁壯的開始」。
奧爾默特隨後承諾,會作出「痛苦的妥協」達至和平。阿巴斯也知道這次和平契機可一不可再,呼籲巴人「相信未來,因為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將要來臨」。兩人和喬治布殊互相握手後,閉門會議隨即展開。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Rice)表示,奧爾默特和阿巴斯周三會在白宮會談,下月以色會展開首個高層代表會議,之後也會在俄羅斯莫斯科會談。
大原則上落墨 宿怨問題未解
但這個「茁壯的開始」,其實很脆弱,因為糾纏着以巴的宿怨問題,仍未有解決方案。聲明只在大原則上落墨,對於耶路撒冷地位(巴勒斯坦要定都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邊界和猶太殖民區等問題避而不談。以巴要在僅有13個月時間內,對這些複雜難解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很可能只是急就章。加上巴勒斯坦激進組織、佔據巴人一半土地的哈馬斯表明繼續抗爭,以巴和談荊棘滿途。
除了要令以巴重開和談,喬治布殊拉攏14個阿拉伯國家出席,主要是希望她們能承認以色列。但奧爾默特呼籲他們把握機會與以色列建交,卻遭沙地阿拉伯大潑冷水,指一切待以巴達成和議、以色列撤出1967年中東戰爭中奪取的領土後,才有望令關係正常化,敍利亞和約旦立場也一致。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英國《衞報》
以巴衝突及和平進程
1947
聯合國決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可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
14/05/1948
以色列宣佈立國,埃及等阿拉伯多國攻打以色列,之後在1956、67、73和82年四度爆發中東戰爭,以軍在67年戰爭中奪取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
1978
美國總統卡特促成埃及和以色列在翌年簽署和約
13/09/1993
美國總統克林頓斡旋下,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簽署和約,確立以「以土地換取和平」解決衝突
2003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提出中東和平路線圖,提出2005年底前分三階段讓巴人立國,但計劃在第一階段已擱置
28/11/2007
喬治布殊促成以巴重開談判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