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滙豐銅獅子現香港

20年代滙豐銅獅子現香港

【本報訊】梁醒波過年扮財神,高舉恒生銀行金色海報;鄭少秋以楚留香造型左手耍功夫、右手按自動櫃員機提款;沈殿霞身穿黑皮褸騎電單車飛馳街頭,宣傳用易辦事付款方便快捷……這些電視廣告都是讓港人眉開眼笑的集體回憶,也是記載銀行業變遷的歷史腳註。「滬港銀行業發展」展覽今日起舉行,同場放映八套七、八十代本港銀行業電視廣告,並展出內地首套人民幣鈔票等珍貴藏品。

民國存摺風琴式設計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明基全昨日在展覽開幕時表示,今次是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首度合作,展出共500多件兩地銀行業藏品,向市民介紹兩地從錢莊演變成銀號、到外資及華資銀行先後誕生、抗日戰爭時期發行多種鈔票及建國後現代銀行的變遷。
除了放映全長六分鐘的銀行業精華廣告短片,本港的200多件藏品包括日軍發行軍用手票、30年代的股票、銀行宣傳儲蓄及保險服務的彩色月份牌畫及永隆銀號的木招牌等。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的藏品中,20年代起矗立上海滙豐銀行門前的銅獅子及1949年發行、中國史上面值最大的60億元鈔票及傳統存摺均是焦點。民國時代存摺為風琴式設計,銀行職員在頁面手寫銀碼後,蓋上紅色印章,以防塗改,再摺叠成手掌般大小的長方形,存放在封套方便攜帶,故命名為「存摺」。

香港百安隆銀號於20年代發行的股票。

場內有80年代初上海中國人民銀行的模型。

展覽簡介

日期:今日至明年3月24日

地點:歷史博物館

時間:
周一及周三至六:上午10:00至下午6:00 周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00至下午7:00 聖誕前夕及農曆年除夕:上午10:00至下午5:00
逢周二(公眾假期除外)、年初一及二休館

入場費:10元(周三免費入場)

網址: http://www.hk.history.museum

查詢:27249042

資料來源:康文署

民國時存摺頁面為風琴式設計,摺叠後放進封套,方便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