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布留病人肚內半年三宗<br>醫管局調查:用膳交接與時間緊迫有關

紗布留病人肚內半年三宗
醫管局調查:用膳交接與時間緊迫有關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再發生嚴重醫療事故,過去半年醫護人員手術期間把紗布留在三名病人的腹部仍懵然不知,直至病人呈現併發症或進行其他手術時才被揭發事件。調查指出事發原因與醫護須用膳而要交接,或點算紗布時間緊迫及胡亂棄置紗布等有關。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紗布留體內可致嚴重感染,同類事件「一宗也嫌多」,估計與醫護人手不足、過度疲勞及培訓不足有關。 記者:梁洵瑜、鍾麗霞

醫管局10月推行「醫療事故匯報系統」,加強嚴重醫療事件的通報,昨日出版的刊物《風險通報》,列出過去半年發生四宗醫療事故及兩類幾乎失誤的意外,除早前公佈威爾斯親王醫院為血癌少女打錯化療針事故外,還有三宗手術後把紗布留在病人腹部的嚴重事故。

未公佈有否予處分

第一宗個案涉及一名腸套叠、腹部膿腫病人,手術時一塊X光可照到的紗布留在病人肚內不知,直至數天後進行第二次放膿手術時,發現病人白血球水平上升,為病人進行電腦掃描時才發現被漏留的紗布。第二宗事故則是病人出現腹痛才被發現,病人接受剖腹手術處理腸塞,但手術後病人投訴肚痛,進行X光檢查後才發現紗布留在腹部。第三名病人今年7月在聯合醫院接受切除咽喉及重建小腸手術,醫護人員原先不知道遺下紗布,21日後進行檢查時才被發現。
醫管局沒有交代三名病人是否因此出現生命危險,也沒有公佈有關醫護人員有否接受處分或再培訓,只稱已即時為病人進行「補鑊」手術取出紗布。
事故成因調查小組完成分析後發現,總結八大導致嚴重出錯的風險因素,其中涉及手術室護士因用膳而與其他護士交接、手術涉及超過一組醫生、點算紗布時間太緊迫,甚至檢核紗布數目時被干擾等。
該局提出四項預防措施,包括醫護人員須清楚記錄紗布數目,若有手術儀器數目不清應即時澄清;醫護交接或交更都會增加出錯風險。該局質素及安全總監梁栢賢呼籲醫護積極面對醫療事件的公佈,防止再次發生同類事件。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梁家騮解釋,手術點算紗布過程已很嚴謹,要求兩名護士一起核對,「開封包(紗布)嗰時要一齊數、到準備縫埋個肚時又要數一次,縫完晒個肚嘅時候又會數多一次,每次都係由兩個護士一齊數,仲有白板寫低啲數目,但係無論香港或者外地嘅都仍然會出錯」。

嚴重性等同輸錯血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認為事件等同「輸錯血咁嚴重」,但由於很多手術時間太長,無可避免要涉及由兩更醫護人員進行手術。立法會醫學界代表郭家麒形容事故「一宗也嫌多」,他認為手術室人員要嚴格跟從指引,手術後要小心點算所有用完及未用的紗布,該局應檢討手術室的人手安排,避免因時間緊迫「數錯數」。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認為,公院資深醫護人員流失嚴重,是引致手術後紗布留腹這類嚴重事故出現的元兇,公立醫院應加強培訓,並聘請更多資深人員。

紗布遺留病人腹中8大原因

1.手術過程複雜或涉及多個身體部位
2.手術室護士交更吃飯
3.有一隊以上的外科人員同時進行手術
4.護士數紗布的過程遭受干擾
5.數紗布的時間不足致未能準確統計
6.手術室人員溝通不足
7.手術室內記錄紗布數目的白板設施不足以應付複雜手術
8.胡亂棄置已使用的醫療物品

資料來源:醫管局《風險通報》

醫療事故或意外呈報數字

事件性質:病人受傷
今年第一季(宗):1,238 今年第二季(宗):1,360

事件性質:病人跌倒
今年第一季(宗):925 今年第二季(宗):981

事件性質:職員工傷
今年第一季(宗):554 今年第二季(宗):557

事件性質:藥物事故
今年第一季(宗):523 今年第二季(宗):477

事件性質:處方問題
今年第一季(宗):236 今年第二季(宗):207

事件性質:派藥問題
今年第一季(宗):103 今年第二季(宗):88

事件性質:病人失蹤
今年第一季(宗):138 今年第二季(宗):127

資料來源:《風險通報》

(圖)用作手術或抽血時用的止血帶,箍着病人的手臂。若醫護人員忘記為病人除下止血帶,可導致手指壞死。 醫管局《風險通報》圖片

用作手術或抽血時用的止血帶,箍着病人的手臂。(圖)若醫護人員忘記為病人除下止血帶,可導致手指壞死。 醫管局《風險通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