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度發育 - 邁克

第二度發育 - 邁克

認識黎小姐始於《號外》。那個時候我的寫作事業,用比較客氣的方式形容,已經被迫進入半退休狀態,除了出席影展不能不交差的流水賬報告,基本上只有《信報》的四君子電影專欄,每個月每人輪流一篇,我戲稱為「輪大米」──其實稿費那麼奀,連煲粥也不夠,「輪細米」就差不多。沒想到潮流月刊編輯上任,新人事新作風,竟然不恥三顧我的草蘆。剛好手頭有個棄置的劇本草稿,配幾張明信片廢物利用,她也不以為忤。叫《輸家食尾糊》,很能代表當時的心境。
真正意外的,是後來她編專賣青春時裝的《Amoeba》,仍然預了地盤任我打造洛可可行宮。自己知自己事,混在十零廿歲有為及無為青年群中耍戲法,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別人不要求你容光煥發,你都不好意思不拉拉面皮才亮相,鑑於整容工程過於浩大,惟有謝謝她一番好意。馬上收到電郵傳來的長信,三張紙還是四張紙不記得了,總之低聲下氣好言相勸,其中一句「我不是權宜,是真的希望你寫」教我深深感動──不只因為她的誠意,更因為她會得用「權宜」這樣精確的字眼。理直氣壯的正面思想原來會傳染人,這是她給我最大的啓示,於是發奮拿起筆「第二度發育」,寫了幾期覺得沒有必要再刻意自我隔離,專欄易名「MM聲」。
意外收穫是期期收到雜誌,令住在巴黎的我依時依候得到中文養料配給,同時體會何謂smellsliketeenspirit。《Amoeba》最好看的是編者回覆,黎小姐在《時裝.時刻》提起,說「其實那是今天互聯網各種社群活動的前身」,我想起的倒是《中國學生周報》陸離著名的編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