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br>賴斯幕後做推手

拆局
賴斯幕後做推手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2001年上台後召開首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時,開宗明義說他不想介入崩離破裂的中東和平進程,認為前任總統克林頓(BillClinton)強求以巴達成和約,會談破裂反令局勢更僵。事隔七年,態度逆轉,這次中東和會的主力推手,是深得喬治布殊信任的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Rice)。

爭取歐洲和阿拉伯國壓伊朗

《紐約時報》指當日與會者中,鴿派國務卿鮑威爾(ColinPowell)獨力堅持要推動中東和平,鷹派副總統切尼(DickCheney)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Rumsfeld)都反對,當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賴斯保持沉默,心中卻支持喬治布殊。
今日拉姆斯菲爾德已辭職,賴斯也壓倒切尼執掌外交政策主導權,阻力沒有了,賴斯得以游說喬治布殊推動和會。這是因為賴斯本身立場也變了,她希望爭取歐洲和阿拉伯國家向伊朗施壓,因而有需要應它們要求介入和會;然後是她不想自己的中東政績,只剩下伊拉克戰爭這一灘泥沼。

失敗將令中東更趨兩極化

現時的中東局勢,也令和會要重新上馬。勢弱的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和阿巴斯,都需要在和平進程弄出些成績,溫和派阿拉伯國家亦願意提供支持,以免伊朗影響力擴大。
這次和會不容有失,一旦失敗,不但巴勒斯坦立國夢繼續泡湯,也會令控制加薩地帶的激進哈馬斯氣燄更盛,中東將更趨兩極化。不過奧爾默特受執政聯盟右翼盟友掣肘,阿巴斯失了半邊江山給哈馬斯,和會想有成果難度甚高。
美國《紐約時報》/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