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特區政府推動「黨主」取得顯著成績 - 李怡

蘋論:特區政府推動「黨主」取得顯著成績 - 李怡

自香港回歸,每一年香港特首都要上京述職。每一次中國領導人接見時,都說同樣的話。這次曾特首到京,見過胡錦濤、溫家寶,還有新近接管港澳工作的習近平,三人重複說,中央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特區行政長官依法施政。
這些話講了十年,卻不止講了十次,因為不是述職的其他場合會見,或領導人來港,都要重複。經傳媒多番報道,相信一般市民都會背了。可是,我們的特首卻不但洗耳恭聽,還要用紙筆一句一句記下來。不是這麼低能吧!還是為了要擺出一副恭敬受教的姿態?
回想殖民地時代,港督也會去倫敦述職。有時見首相,有時只見外相。講些甚麼,傳媒沒有報道,但肯定不會講英國對香港的方針不變這種無聊話。因為在英國法治傳統的管治下,儘管有保守黨、工黨的執政輪替,對香港實行的都是「法的統治」,只要「法」不變,就沒有方針政策的變或不變,而「法」是香港立法局立的,只要不違背英國的自由,人權的核心價值,英女皇都是照簽不誤。香港人從不關注自然也不會擔心港督述職會帶來香港有甚麼「變」。
回歸後在中國的人治傳統下,中國領導人卻要每次對上京述職的特首強調「方針政策不變」。但不管講多少次,十年來不依法的還是只有中央,比如三次釋法與一次人大常委作出決定,就違反了《基本法》所定的釋法程序。重複講「不變」,是因為香港市民還是不那麼放心,尤其中央主管香港事務的領導人出現交替的時候。重複講「不變」,其實也反映中國每當最高權力轉移,就有變變花樣的衝動。這種人治傳統,與港英時代根深蒂固的法治傳統,自然大不一樣。
這次胡錦濤接見曾蔭權時,說:「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務實進取、穩健施政,致力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推進民主,取得顯著成績。」
新一屆政府成立才四個多月,是否在胡總所說的各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香港人自有不同判斷。而最讓香港人感到訝異的是,胡總說特區政府在「推進民主」方面,也「取得顯著成績」。眾所周知,包括區議員委任議席在內的政治體制,都只是原地踏步,毫無寸進可言,何來「顯著成績」?
若過去有讀筆者評論文章的讀友,大約會記得筆者說過,在中共當權者眼中,「人民」的概念跟我們不一樣。比如「人民解放軍」,中共當權者的概念不是「百姓的軍隊」,也不是國家的軍隊,而是明明白白地闡明是中國共產黨的軍隊,而且不僅是黨「領導」的軍隊,更是黨直接指揮的軍隊。「黨指揮槍」,是中共政權傳統,鄧小平甚至把建議軍隊國家化的楊尚昆、楊白冰轟下台。葉劉淑儀在03年推銷二十三條立法時,曾輕蔑地說,軍隊怎麼不是屬於國家的?她沒聽過。──葉太是太不懂中國國情啦。「人民解放軍」是「黨的解放軍」,《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電台是黨的喉舌,人民警察、人民法庭是黨的警察、黨的法庭……。所有在內地被稱為「人民」的東西,解讀為「中國共產黨」就對了。「人民民主專政」,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黨主專政。

因此,胡錦濤說特區政府在推動民主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從他的觀念來說,沒有說錯。因為他心目中的「民主」就是「黨主」。剛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黨主方面不是取得顯著成績了嗎?不過,把這說成是特區政府的成績,則未免不經意透露了特區政府「親疏有別」的施政傾斜。
唐英年參與「批李」合唱,各政策局長選擇性會晤葉劉,以及選擇性地檢控司徒華,特區政府是否想在推動黨主方面取得更受中央贊許的顯著成績?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