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花花公子》,風光一時。艷女裸照引人入勝固不用說,專題報道和時人特寫也極可觀。名家小說也是一大特色。諾貝爾獎呼聲甚高的PhilipRoth和JoyceCarolOates的作品都先後在這本「裸女雜誌」發表過。
能在PlayboyInterview上榜的,合該是有份量的「公眾人物」,因此有些人的言論,在雜誌未正式上市前已成城中話題。「花生總統」JimmyCarter退任後也曾在此「花叢」亮過相。這本刊物做訪問,不惜工本。受訪人既是社會名流,不易排空檔。有時一個訪問得在兩三個不同的地方和時間完成。雜誌特約去做訪問的人,行前對受訪者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有利提問時以「微言」發「大義」。更說不定會幫助提問題的人隨機應變,在受訪者一時不知從何說起的關頭從旁作補充。這大概接近查建英所說的「話托兒」功能。
查建英在2004年9月8日跟阿城對談(見《八十年代訪談錄》牛津大學出版社),對他說你愛講什麼就講什麼吧,「反正我可只能給你當個話托兒。」「話托兒」一面引導阿城打開「話匣子」,一面在阿城未盡所言的地方做點「旁白」。查建英和阿城是「哥們」,同屬「文革」中長大的一代。對談的地點在查建英北京家。午夜過後《棋王》的作者上門了,女主人趕忙給他燒水下麵,兩人一直聊到天之既白。就年齡、知識層面和對「十年浩劫」後遺症的類同感受來說,這個對談的訪問者與受訪者的配搭,說得上「天作之合」,也是PlayboyInterview無法比擬的地方。
對談環繞着「知識結構」和「焦慮」兩個主題展開。阿城提到了七十年代的台灣和大陸不同的文化氣候,說前者比較「感性」,後者比較「理性」。阿城說八十年代末在美國見到陳映真。陳映真問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怎麼看人民。阿城隨口就說:我就是人民,我就是農民啊!
查建英隨後「話托兒」的說她在山東一個會議上見過陳映真。她的感覺是台灣的左派有點教條比較真,因此有點「憨」。那個會的題目是環境與文化。陳映真致詞時,台下的「老運動員」就紛紛交換眼色。然後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作者張賢亮發言了。他一上台就說:我呼籲全世界的投資商趕快到寧夏來搞污染。你們來污染我們才能脫貧哇。
查建英這「話托兒」直把大陸知識界心目中的「老幹部」陳映真的浪漫情懷原原本本的「托」出來了。「對談」中兩人一問一答,組成文字,竟有四萬五千餘言,內容充實,洋洋大觀。近年另外一本極見規模的「主題」訪問錄是李懷宇的《訪問歷史》。下周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