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漏夜趕科場」,就自然「有人辭官歸故里」,強積金推出7年以來,陸續有供款人步入退休之年,被剔除出強積金供款人的名單,到時戶口內的強積金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有甚麼出路?相信不少供款人都想知多啲!
強積金推出的目的,主要是想打工族為自己退休及早作準備,因此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條例規定供款人須年滿65歲,方可提取有關款項。按積金局資料,到期提取款項之時,供款人其實有3個做法,一為全數提取;二為部份提取;三為全數保留於賬戶之內。
按理財能力三做法
退休人士無論選擇一次過提取、部份提取,又或留番喺強積金戶口慢慢「搣」,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投資能力,若果精於投資,自行投資回報率高於15厘,則適合一次提清,親自操刀管理。
若對投資毫無認識,強積金在保留賬戶投資低風險的保本產品,每年回報隨時唔過兩厘,低過銀行儲蓄存款,這類人士亦應該一次提取,購買債券或年金產品,每年可望有5厘的穩定回報。
退休金要繼續投資
若投資能力介乎兩者之間,即略懂投資,則可考慮將強積金存放於保留賬戶之內,投資中度風險的產品,如50%債券、50%股票的人生階段基金,博每年8厘回報。好處是保留賬戶的強積金可隨時提取,買賣、轉換基金不另收費,又有專人管理。
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表示,退休人士無論選擇哪一種途徑,最重要是要繼續投資,透過複息效應,延長退休金可以應付退休生活的時間。不同回報率,效果可以很大分別,假設有20萬元退休金,每月生活費為3000元的話,年回報兩厘,可應付71個月的退休生活,8厘則為89個月,15厘為145個月。由此可見,退休後的投資相當重要。
唔通知變保留賬戶
除非決定全數取回累積的存款,否則退了休的供款人,因為不會再每月供款入戶口,亦不再是僱員身份,因此要先將戶口轉為保留賬戶,繼續運作。據了解,各大服務供應商若沒有收到退休人士的指示通知,一般會於戶口停供3個月後,自動轉為保留賬戶,直至收到供款人通知為止。
大部份的強積金服務供應商,對旗下的保留賬戶,收費都比較優惠,主要是想藉此吸引舊客,將資金保留;如滙豐銀行,保留賬戶的收費,便較一般客戶低0.25至0.45%。
條眼:失工作能力 可提前攞錢
根據《強積金條列》的規定,法定提取強積金累算權益的年齡為65歲,但在以下情況,僱員可以有權提早取回戶口內積存的金額:
‧年屆60歲並提早提休
‧永久離開香港(如移民)
‧完全喪失工作能力
‧戶口積存少於5000元,過去12個月內沒有供款,兼且不打算在可見的將來受僱或成為自僱人士
專家:一次提清有風險
滙豐保險(亞太)僱員福利總經理吳智珊指出,如非即時需要資金應急,退休供款人宜先將積存的款項,存放於保留賬戶之內;或是將資金轉到投資戶口,並投資一些風險較低,但回報可跑贏通脹的產品,如單位信託基金,以保障退休後的利息收益。
她指出,將資金存放於保留賬戶,好處是簡單方便,毋須自行管理或轉移資產,對不善投資的退休人士而言,是較穩妥的做法。至於將資金轉到投資戶口繼續運作,勝在選擇多,揀選任何投資產品皆可,毋須受強積金的產品範疇所限,這方法較適合具一定投資經驗的人士;經驗不足的,風險會較高。
保留戶口當提款機
駿隆集團董事總經理蕭美鳳表示,退休人士可考慮利用保留賬戶,作為一個每月提款機,定期於戶口內提取一定金額,用作購買年金、醫療等保障,或是作為日常生活開支的補貼,這樣逐步提取款項,一則有餘額可留待不時之需,二則餘款可留在戶口內繼續滾存積利,對退休者而言,風險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