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倪匡兄及友人吃飯,提起在天水圍搞大牌檔中心的計劃。
他大表贊成:「小販、大牌檔等,都是中國原有的傳統,那一個城市沒有小販集中地?北京有天橋,上海有城隍廟,都是由擺攤子做起,後來才變為繁華的商業區,天水圍跟隨這個傳統最好不過。」
「如果叫他們老遠到別的地方上班,來回車錢就花了不少,在當地落葉生根,最好。」有的說。
「對,悲情城市不知是那一個笨蛋取的,住在那裏的人大部份並不悲觀呀。」眾人七嘴八舌。
「是呀,他們自尊心強,不需要別人來救濟,要救,就自己救自己。」有的人打抱不平起來。
倪匡兄又說:「我看過武漢的紀錄片,有一條街,幾公里長,充滿了小食攤和表演的藝人。」
「這地方我去過,」我說:「出來表演的,還有很多白天在音樂學校上課的呢。我遇到兩個少女,歌喉好得不得了,並不比Twins差,只是同人不同命而已。」
「不止是新移民,本地人也可以做一點小買賣呀,賣飛機欖,唱粵曲等傳統復古起來,是多麼好的一件事。」
「是呀,我的鬼佬朋友來到香港,一直要找這種地方也找不到。」
「即使天水圍有了,會不會遠了一點?」
「引起遊客興趣的觀光點,多遠也去。」
「也不一定要靠遊客,當地住那麼多人,生意也來不及做呀。」
「但是,一定有人反對的,你的計劃注定失敗。」有些人悲觀。
「說了,我就嘗試去做。一做,成功率和失敗率都是五十五十,至少,我們夠膽去想。」我說。
「是的,有人連想像的勇氣也沒有,那才叫悲情呀。」倪匡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