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何文滙三十年前改編的莎翁名劇《哈姆雷特》,故事背景改為五代十國時南漢時代。這次演出找了些電視紅星擔綱。較早時馮小剛的《夜宴》,也是改編自《哈姆雷特》,主演是紅星章子怡、葛優、吳彥祖、周迅。看了這個兩個中國版的《哈姆雷特》,我還是懷念最早拍成電影、由羅蘭士奧利化與珍西蒙絲合演的《王子復仇記》黑白片,羅蘭士奧利化把哈姆雷特的猶豫、憂憤的性格,詮釋得太好。五十年前看的電影,至今仍記得。
《哈姆雷特》是莎劇中最吸引人的作品之一,要不然也不會有改編為中國背景的電影和話劇了。《哈姆雷特》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講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從父親顯靈中獲悉,他叔父殺死父親,繼承了王位,又娶了他的母親。王子被復仇意識所煎熬,卻猶疑不定,但最後在一場比劍中,他、他母親、他叔父,都被毒劍刺死。
幾年前,美國一位小說家厄狄克(JohnUpdike)寫了一本小說,講的是《哈姆雷特》之前的故事。莎劇《哈姆雷特》開場時,是王子從國外回來。而這正是厄狄克小說終結時發生的事。因此,厄狄克小說正是《哈姆雷特》的前篇。
小說名叫《葛特露與克勞廸斯》,葛特露就是皇后,也就是哈姆雷特的母親;克勞廸斯就是哈姆雷特的叔父。莎劇寫的是克勞廸斯殺了哈姆雷特父親,娶了他母親葛特露。葛特露是一個失節的皇后,在愛子與殺死前夫的仇人之間掙扎。在厄狄克的小說中,葛特露的性格更複雜,因為她被迫嫁給她不喜歡的哈姆雷特的父親,她所愛的竟是小叔克勞廸斯。莎劇開始前的這段故事,反映了多重的人性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