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環球金融巿場再吹淡風,環球股巿月初至今下跌約8%,個別新興巿場跌幅超過1成。資金由高風險的股票投資,轉移至低風險的國債投資,美國國庫券孳息率跌至4厘水平,反映了投資者對經濟和金融巿場前景的恐懼情緒。
巿場對經濟前景的憂慮,由美國樓巿和信貸巿場調整,擴展至高油價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的確,樓巿、金融資金狀況和高油價,均對美國前景不利,以住宅建造業為例,於過去一年下跌了16.4%,直接把美國經濟增長削減1個百分點。汽油價格於過去1年上升4成,由每加侖2.2美元升至3.1美元的同時,未來數季美國家庭的實際家用(即家庭可動用收入)也會減少,預計所涉及的金額高達750億美元,以年率計,約佔家庭可動用收入的1.5%。在信貸緊縮的情況下,借款人不容易取得借款,現時優質按揭貸款的息率已升至6.25厘,可想而知,明年需要重置按揭利率的150萬名次按供款人,他們所重置的按揭利率一定不會低。
基於上述不明朗因素,有投資者認為,美國經濟已經進入衰退。究竟甚麼是經濟衰退呢?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定義是:「經濟衰退是指經濟活動出現廣泛性和重大的下滑,持續多於數個月,在工業生產、就業、實質收入和批發零售業方面出現明顯的收縮。」
因此,在評估經濟是否出現衰退時,除了着眼樓巿相關的影響外,還要看其他經濟環節,包括投資、生產和批發零售業是否同樣出現收縮。
零售製造業仍有增長
雖然住宅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幅減少24%,但樓巿以外的經濟活動仍然處於擴張狀態,以年率計增長達4.2%。第3季次按問題導致金融巿場震盪,但該季樓巿活動以外的增長率卻達6.6%。11月份多個製造業指數均仍處於擴張狀態,同期售賣一般消費品的零售業同店銷售,也錄得2%的按年增長。上周公佈的10月份美國經濟領先指標,較前一個月下降0.5%,但6個月的移動平均數值仍未跌至負數,顯示短期內仍未有經濟衰退的風險。現時身處的情況,反而跟1995年經濟出現軟着陸的情況較為相似(見附圖紅圈)。
企業會否繼續投資,當然要視乎盈利情況。次按相關虧損和撥備,導致美國金融業的每股盈利增長率下跌23%。在標普500指數中,共有10個行業指數,除了金融、能源和非必需消費品3個行業外,其餘7個行業均錄得按年的每股盈利增長,佔了標普500企業公司總數的65%。
聯儲局繼續大幅減息
花旗分析員預期,美國經濟增長放慢的步伐會加快,今年第4季和明年第1季的實質經濟增長,會由今年第2季3.8%的水平回落至接近1%。可是,樓巿以外的經濟環節仍然有溫和增長,現時未有明顯證據顯示美國經濟已進入衰退。我們相信,聯儲局會透過進一步大幅減息,降低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
張敏華 高級投資策略師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