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上網成癮 科技之罪?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上網成癮 科技之罪? - 侯聯貴

近日筆者出席了一個談青少年問題的座談會,會上一位從事青少年事務多年的專家(當然一把年紀的他已經離開青少年行列很遠),說起一大堆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咬牙切齒的提到青少年上網成癮甚為普遍,他還矢言下一個主要的工作焦點是要處理上網成癮的問題。可是,若然單以處理上網成癮問題計,香港算是反應十分緩慢,原來南韓已經設立了全球首個專治青少年的戒癮營,以軍事訓練方式磨練戒癮者的意志,務求幫助有關人土戒癮,據稱南韓政府在全國設置了140個諮詢中心,在100家醫院開辦了治療計劃云云。
另一方面,報載有香港防止虐待兒童組織發表最新研究報告,表示香港虐待兒童問題越來越嚴重,無論是被虐兒童或是向兒童施虐者,兩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有關組織亦將之歸咎於互聯網上色情資訊氾濫。

新興媒體「令人不安」

美語有云Don'tblamethemessenger(別歸咎於送信人),但從上面事例看,互聯網這個帶信者,差不多一致被公眾定了死罪。這情況跟數十年前電視機普及,大眾對這新興媒體產生的「焦慮」一樣,對其影響力深感不安。筆者近日有機會翻查40多年來有關電視影響青少年人暴力態度和行動的研究總結,結果發現結論傾向認為媒體影響存在,但影響力屬輕微,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如遺傳或家庭等。至於互聯網造成的影響,或許我們需要另外數十年的研究,才可以確定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在未有實證研究結果前,相信大眾仍對互聯網的影響力感到不安。筆者認為,我們若要判斷何謂上網成癮,必須小心和審慎,青少年人迷上互聯網,有其社會及經濟因素,絕非純粹屬精神健康問題,過份強調上網成為病態,會將很多根本無大礙的日常生活及習慣,打成精神病態,出現所謂的diseasemongering(沒病找病),誇大了問題,那對社會毫無幫助,只會益了藥廠、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
大家也別抹殺互聯網在教育青少年上的貢獻。互聯網是個自學的寶庫,青少年可以吸收新知識,互動媒體更有助青少年加深對題目的認識。現在青少年長時間上網,可能跟我們小時候在書局打書釘一樣,成年人也別輕言打壓,否則打擊了年輕人的求知慾。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