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今日(周六)舉行大選,預計會出現變天局面。選前多個民調顯示,由「中國通」陸克文(KevinRudd)領導的在野工黨,領先總理霍華德(JohnHoward)的執政聯盟的幅度進一步擴大到14%。多份保守派報章更罕有地表態支持工黨,呼籲選民「是時候變天」,令執政11年的自由黨不但面臨大敗,霍華德和多名閣員更可能連議席亦不保,使霍華德成為自1929年來首位輸掉議席的在位總理。
由於澳洲採取強制性投票,在2,100萬人口中,1,350萬選民,不論是身在炎熱腹地的原住民,抑或在南極或海外工作人士,今日都要到票站投票,在眾議院1,421名候選人中選出150位新議員,並要在參議院改選約一半新議員。眾議院是主戰場,只要取得多數席位,就可組織政府成執政黨。
霍華德反勝「需要奇迹」
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選前佔有86席,只要保住76席,霍華德可保住眾議院控制權,第四度連任;而工黨選前有60席,只要多取16席,就可令政壇變天。
根據今年100多個民調顯示,執政聯盟落後工黨。昨天公佈的三項新民調顯示,工黨領先執政聯盟的幅度是4-14%,當中以尼爾森民調機構指,工黨支持度為57%,比執政聯盟的43%大幅領先,如果將支持度量化成得票率,工黨可望在眾議院多取46席,比取得過半數的16席還要多30席,《悉尼先驅晨報》頭版坦言,「霍華德需要一個奇迹」才能反敗為勝。
保守派報章轉軚挺陸克文
不過,這些民調都是在自由黨被揭發用偽造宣傳單張抹黑工黨同情恐怖分子之前進行的,抹黑醜聞揭露自由黨企圖在最後關頭用種族主義來扭轉劣勢,這種骯髒手段只會惹來選民反感。
人民求變下,傳媒也紛紛轉軚,連一向支持中間偏右的保守派報章,昨天也表態支持陸克文。由傳媒大亨梅鐸(RupertMurdoch)擁有的《澳洲人報》,更是35年來首度開腔支持工黨,社論直言「霍華德雖有建樹,但他們缺乏動力」。梅鐸另一份報紙《每日電訊報》也是10年來首次轉軚支持工黨。《悉尼先驅晨報》更在社論中,呼籲選民支持陸克文,批評「霍華德不願意回應澳洲所面對的新挑戰,我們相信本國必須尋求陸克文和工黨來回應」。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澳洲《悉尼先驅晨報》
大選前國會形勢
霍華德忠厚形象被戳破
自稱「普通澳洲傢伙」(anaverageAustralianbloke)的霍華德,在位11年,憑的不是領袖魅力,剛好相反,霍華德出名欠缺領袖魅力,但這卻令選民覺得他忠誠老實。可是這個忠厚形象被戳破,反對黨抨擊他其實是狡猾政客,經常出爾反爾,起了個外號「老實約翰」(HonestJohn)譏諷他。
霍華德1939年在悉尼出生,父母經營一間加油站。由於一隻耳朵聽力有問題,霍華德成長時期也有輕微的語言障礙,18歲加入自由黨的青年組織。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娶妻生子,1974年為自由黨贏得悉尼比內朗選區的議席,一直做了33年。1996年首次當選總理,之後成功連任三次。
「普通澳洲傢伙」被指偽善
霍華德說自己是「普通澳洲傢伙」,他的親密盟友、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稱他為「鋼鐵男兒」,但反對派卻說他偽善,實質是狡猾政客。政治評論員麥凱(HughMackay)指出,不少人越來越相信霍華德一直向他們撒謊,對他的話再聽不入耳。霍華德的傳記作者埃林頓(WayneErrington)說︰「問題來了,人們開始思考,可能一切都是演技,真正的霍華德在那裏?」
68歲的霍華德,被選民視為思想停滯,但他依然精力充沛,每天競走運動,比他年輕的記者和幕僚都追得吃力,可是這次選舉,他可能跑不贏陸克文了。
路透社/法新社
本身選區恐亦不保
霍華德不但總理一職岌岌可危,連盤踞33年的比內朗(Bennelong)選區議席亦可能不保,迫使他首次要落區拉票。威脅他的是政壇新秀麥丘(MaxineMckew),她還有澳洲首位亞裔女參議員黃英賢做幕後軍師。這兩位女將,可能令霍華德成為澳洲歷來第二位在自己選區落敗、保不住議員資格的總理。
麥丘是資深的澳洲廣播公司前女記者,知名度高,去年退出幕前,加入陸克文陣營。比內朗位於悉尼北面,33年來一直是霍華德的囊中物,因為他在區內勢力根深柢固,但該區近年人口出現重大變化,現時1/4居民是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當中許多是來自中國和南韓。他們都清楚記得霍華德在1988年要求減收亞裔移民,亦無法原諒他在1990年代,沒有譴責極右政黨黨魁漢森(PaulineHanson)的排外政策。
霍華德的弱點,恰好是麥丘的優勢,因為她找來黃英賢幫忙拉票。在馬來西亞出生的黃英賢,被稱為「澳洲政壇最醒目的明日之星」。
英國《獨立報》/馬來西亞《明星報》
陸克文貧苦出身「中國通」
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中國通」陸克文(KevinRudd),出身自貧苦家庭,11歲父親車禍喪生後,一度被迫與家人在車廂度宿,令他特別關注福利政策。他當上工黨黨魁後效法英國前首相貝理雅(TonyBlair),放棄激進左傾的經濟主張,贏得支持。
50歲的陸克文,形容自己是「來自昆士蘭的農場男孩」。他在寧靜的農鄉長大,但成長之路並不平坦。11歲父親過世,母親獨力撫養4名子女,陸克文是么兒,生活很困苦。捱過苦過,陸克文曾在議會說:「(貧苦遭遇)令當時年輕的我去深思。」
走出凄慘童年,陸克文考入堪培拉(Canberra)澳洲國立大學,修讀中文與文化,畢業後加入外交部,1984年派駐北京。1998年他當選國會議員,在工黨扶搖直上,去年12月當選黨魁。
陸克文的妻子特蕾莎(ThereseRein)是商界女強人,兩人育有三名子女,女婿是香港移民謝若谷,兒子在中國復旦大學上課。但陸克文並非無懈可擊,早前他被揭2003年到美國紐約時,光顧脫衣舞俱樂部,但當選民知道這是「公餘活動」後,對他的支持度繼續攀升。
法新社/路透社
陸克文vs霍華德
-年齡-
陸克文(工黨黨魁):50歲
霍華德(自由黨黨魁):68歲
-教育-
陸克文(工黨黨魁):澳洲國立大學畢業
霍華德(自由黨黨魁):悉尼大學法律系畢業
-政途-
陸克文(工黨黨魁):
‧1998年當選國會議員
‧2001年在工黨影子內閣專責外交事務
‧2006年當選工黨黨魁
霍華德(自由黨黨魁):
‧1974年在悉尼比內朗區當選國會議員,迄今做了33年
‧1975年出任財長
‧1985年當選自由黨黨魁
‧1996年出任總理,之後三度連任
《政綱》
-外交-
陸克文(工黨黨魁):
‧分階段從伊拉克撤軍,但繼續在阿富汗駐軍
‧繼續澳美聯盟,改善與中國關係
霍華德(自由黨黨魁):
‧2,500名澳軍繼續留駐伊拉克和阿富汗
-氣候-
陸克文(工黨黨魁):
‧立即確認《京都議定書》
霍華德(自由黨黨魁):
‧拒確認《京都議定書》
-經濟-
陸克文(工黨黨魁):
‧維持預算盈餘在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
‧保持10%銷售稅率不變
‧繼續低通脹政策
‧廢除有爭議的勞工法
霍華德(自由黨黨魁):
‧維持財政預算盈餘在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
‧10%銷售稅率不變
‧保持低通脹和低失業率政策
‧保持現有勞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