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Blog你:炮轟騎呢台

明Blog你:炮轟騎呢台

袁彌明介紹
05年落選港姐袁彌明個性直率敢言,在互聯網上開blog道盡心情趣事,文詞辛辣,發表見解一針見血而成為話題。如今她將其話題blog移師《蘋果》娛樂,與讀者傾訴日常所見所聞,人生及娛圈百態。

最近各方各派的人都豪不客氣地批評電視文化,先有詹瑞文跟林奕華籌備多時的《萬千師奶賀台慶》;接着是進念的劇場節目《香港電視風雲》,有句抵死口號:「無綫你鬧咗未?亞視你睇過未?」;再有杜sir大鬧騎呢怪搞騎呢台;還有大牌歌手紛紛不續約無綫,從來敢怒不敢言的歌星們,來一次以行動表示不滿,令娛樂圈好不熱鬧。冰封三尺並非一日之寒。舞台、電影、音樂工作者連番抗議,加上何定鈞革命性入主亞視,數碼電視快將推出。2007年,可能是電視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膚淺對白 浮誇演繹

香港有着奇怪的電視文化。所謂的綜合台在黃金時段播2.5小時劇集,其餘時間重播多7-8套,為何不改名叫劇集台,裝甚麼綜合台。細看劇情全離不開三角戀爭家產報仇,對白淺白無味,但見主角一本正經地說即想發笑,演員說「我」字時都用手指指向自己,講「你」字時就用手指指向對方,假如現實生活是這樣的話,那我(指着自己)一定很累,而你(指着你)也會很累。要說電視劇裏的不合現實現象,寫9,000字也寫不完,也無謂在這裏糾纏,浪費筆墨。電視文化奇怪在這樣的劇集,這種叫歌星吃拖鞋的「遊戲」節目,年復年的亮燈台慶小圈子頒獎典禮,原來還能吸引一群固定觀眾。
慣性收視帶來了多方面的惡果。首先是電視台主宰了娛樂媒體,它的實際權力已不止於電視層面,還能控制其他媒體。比如前陣子,一高層因「安排」獎項分配的新聞而經常成為雜誌封面,高層對此極度不滿,立即封殺那幾家雜誌社,禁止他們進入電視城採訪(嘩,好驚啊)。又例如前陣子一家電台邀請了某電視台旗下一位藝人主持節目,某電視台不放人,怕該位女藝人開咪亂噏,於是致電電台叫對方取消邀請並隱瞞此通話內容,電台一一照辦,免得得罪某電視台。電台找個藝人當主持這個smalldecision都被別的媒體控制,有沒有搞錯?

詹sir的《萬千師奶賀台慶》喚醒更多香港人,對電視文化作出反思。

慣性收視 主宰生活

近年電影和樂壇表現每況愈下,大家有目共睹,慣性收視卻令表現同樣每況愈下的電視台看起來相對地強盛,大氣電波和文字媒體不得不向這個假象低頭,都怕了無綫,怕「熱播」電視劇裏的男女主角不去電台雜誌社做訪問,怕被封殺。膽小不是問題,大家和氣生財不就好了嗎?問題是媒體之間對無綫劇集和節目,令觀眾變白癡這個事實都避而不談,虛偽地把讀者聽眾瞞過去了。跨媒體不審查電視節目質素,廣播事務管理局對無綫又沒有要求,在沒有任何進步壓力底下,製作質素當然沒有上調的必要。
慣性收視令無綫主宰了兩百多萬香港人的生活模式,那批觀眾習慣了在電視裏學懂生活,他們眼中的有錢人就是爭家產,年輕人就是談兒女私情搞三角戀,人際關係都是單向單層面的,公司開會就是你一個idea他一個idea,老闆拍板實行那一個,散會,而idea沒被取錄的一方一定會報復。嚴重脫離現實,但已深深地刻畫在觀眾的意識形態中。關心社會的人都一致認為,無綫應利用這股慣性收視所帶來的強大影響力去提升香港人的民智,推動多元社會,太一廂情願的天真想法。他們沒有藝術意識,對文化沒有的熱情,更沒有絲毫意識要對社會負上傳媒的專業責任。Again,慣性收視大晒,沒有動機和壓力去負沒有商業回報的社會責任。

袁彌明希望亞視改革後,能播放更多提升普羅大眾文化水平的電視節目。
《地球深度行IV鐵証待判》

壟斷時代 畫上句號

打破慣性收視才能打破電視文化的騎呢現象。期待詹sir的show會喚醒更多香港人,為電視文化作出反思,期待抽籤抽到數碼電視1號台的亞視製作更多能夠提升普羅大眾文化水平的電視節目,期待將來互聯網電視發展,會完全取代傳統被動式的廣播模式,為壟斷多時的電視獨霸主權,畫上完美的句號。
攝影:陳慧安
服裝:BELLA
髮型:MartinofHair
化妝:KathyLamofCiaoBella
本欄逢周五刊出
撰文:袁彌明

《愚樂無窮》
說「我」字是用手指指向自己,講「你」字時就用手指指向對手,假如現實生活是這樣的話,做人真的會更累。《鐵咀銀牙》劇照

《愚樂無窮》
原來《味分高下》這種叫歌星吃拖鞋的「遊戲」節目,也可以吸引一群固定觀眾。